('
屈原二三事
姓名:
介绍一个人,当然应该先从名字开始,不过,在屈大夫身上,这实在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
原,平,正则,灵均。
不和姓氏组合,就至少有这四种都算正确的说法,而再加上他的姓芈和氏屈嗯,如果有人从后面叫他,我猜他一定会常常反应不过来。
从姓说起好了。
芈,是他的姓,也是楚的国姓,屈原贾生列传一开始就说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就是这个意思。在那时楚国的户口本如果有的话上,他的名字应该登记为芈屈氏平字原。
姓芈,氏屈,下面是名和字。
名平,字原屈原二三事,因为古时候直接称人名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客气起见,一般都用敬称代替,所以史记中立传时称屈原贾生列传而不是屈平贾谊列传,但实实在在说,他是应该叫屈平的。
至于正则和灵均,则是平和原这两个字文学化的表述方式正则即公正的法则,隐寓平字之义;灵均指高而平的沃土,隐寓原字之义。,在当时就没人这样用,后世用的更少,通常只会出现在诗赋里面。
另外,屈原还常被称为三闾大夫。
公元前329年,楚怀王即位,宣诏屈原任三闾大夫。三闾即三姓聚居之地,在当时,这个岗位的职责是掌管屈景昭三姓贵族子弟的教育,为楚国培养人才,不算很接近权力中心,但却很重要,而且也一定要是出身和实力都够硬的人才能干。
出身:
不算什么帝高阳之苗裔兮的虚头,屈家正式立氏,是在chun秋初年,楚男熊通自奉王爵,为楚武王时,其子瑕因功受封于屈邑,故称屈氏。所以,从血脉的角度讲,屈原是不折不扣的楚屈原二三事国王族,也是楚国数一数二的贵族,屈原的祖先中,光是担任过莫敖楚高级官员,地位仅次于国相令尹的,就有屈瑕屈重屈建屈荡屈生屈大心屈子华等人,其它能在史书中查到姓名的高级官员,也有屈完屈御寇屈采屈到屈巫屈狐庸屈申屈罢屈chun屈庐屈阎屈子荡屈弗忌屈匈等一大批人。这里顺便鄙视一下,曾在百家讲坛上见过某所谓著名学者讲屈原,一开口就说:屈原,他们家祖上是楚国的王族,所以其实也应该是姓熊,叫熊屈原说实话,真搞不懂这位大老是怎么混成著名学者的。
不过,屈原出生的地方并不在屈邑,而是秭归的乐平里就是今天的湖北秭归那儿原名丹阳,是楚之祖先熊绎的始封之地。
当然,关于这也有争议。
就我所看到的,至少还有江陵说,汉寿说两种观点斗争的较为激烈,不过说实话,感觉都站不住脚,而且也很无聊,有能耐就自己把经济打拼上去,抢名人算什么本事至少我一向都支持秭归,倒不是因为文史上有多坚强的证据,主要是因为那地方实在很美,嶂叠山青绿水萦回,奇绝雄险兼备,很配得上作这样一位大诗人的故乡。
生卒:
关于屈原的生卒年份,历来都有很多争议,特别是他的生年,因为相关资料实在太少,可供计算的,仅有他的两句自述: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见离sāo,
用现代的语言来翻译,摄提是寅年,孟陬是寅月,庚寅是寅ri,贞与正通,也就是说,他的生ri是寅年寅月寅ri。
这样一来,月份ri子似乎都比较好定了,夏历中以正月为寅月,寅ri更坐实了应该是初七,因为上古时有人生于寅的说法,称正月初七为人ri。这是目前比较主流的意见,不过,也还是有着正月初二十四二十一,十月初一,十二月初二等等多种说法,但实质上差别不大,主要是区别在用夏历殷历,还是周历来计算。
月ri都有争论,年份就更加难搞了,可以说,屈原的生年至今没有一个学界普遍认可的定论,这里仅列举一下几个比较常见的说法:
清邹汉勋曾用殷历推算,考定屈原应该是生于楚宣王27年,公元前343年
郭沫若用岁星纪年法推算,考定屈原生于楚宣王30年公元前340年,正月初七,这也是现在最主流的说法。
浦江清用木星周天密率倍数的方法推算,认为屈原是生于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ri。
汤炳正考定屈原生于楚宣王28年公元前342年夏历正月二十六ri;
陈久金考定屈原生于楚宣王29年公元前341年周历正月庚寅ri;
上述推算虽然所用历法不同,但相差都没几年。可以说基本代表了大家对这一时间段的认可,另外也有少数论点相差较多,如楚威王五年公元前335年和楚宣王十七年公元前353年两种,但影响力相对很小,基本上除了提倡者自己外,没什么附从的。
屈原的忌ri争论相对就少一些,主流意见是公元前278年,虽然也有标新立异的,但基本上都不成气候。
仕途:
在这一点上,屈原其实很出sè,但又实在是很惨的。
他离开家乡是在楚威王八年公元前332年,入仕朝廷,当时是文学侍臣,基本上没什么影响力,但比较
', '>')('重要的收获是结识了太子熊槐就是后来的怀王,这一点,在后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怀王元年公元前329年,屈原奉诏任三闾大夫,在这个位子上干了十年后,在怀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被提拔为左徒。
这个左徒呢,其实就是前面说过的莫敖之一,同列者三人,上有令尹,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屈原,已经成功进入了楚王朝的权力中心。
从屈原的自述以及相关史料来看,屈原当时应该得到了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并确实放手做了很多事情,在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及前王之踵武和国富强而法立都有所举措,也的确收到了一定效果。
除内政外,屈原在外交上也有很强的能力,在各诸侯国之间也享有盛誉,被赞为博闻强识,娴于辞令,明于治乱,应对诸侯。在外交上,他特别重要的一个成就,是坚决主张改变亲秦政策,与齐国盟好。这件事情,是由他亲自出使齐国办下来的,非常重要,几乎可以说是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齐楚结盟之后不久,就由苏秦头悬梁的那位奔走合纵,形成了楚齐魏韩赵五国联兵伐秦的局面,当时的五国之长便是楚怀王,大兵浩荡,淹掠函谷,可以说是很给了秦国一点厉害尝,也很长了楚国的威风。
但是很遗憾,几乎每一段历史故事在讲到这种时候,都要出现一个但是。
但是,当屈原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y影却在背后悄悄出现,依靠怀王的无限制授权而贯彻着自己的意志,却没有注意到王上的心意已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屈原的悲剧,实在是早已注定。
某一天,某个据说是姓上官的人,终于把楚王自己也隐隐绰绰想到过的事情挑破: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这样成功的挑唆,据说就令楚王大怒,疏屈平。
如果一切属实,那么上官大夫就实在是一位很了不起的y谋家,但我却一直都以为,那实在是高抬了他。
上官之于怀王,也不过等于秦桧之于高宗,一个在正确的时候准确迎合了在上位者心里最y暗一面的聪明人,一个在此后要因此而不停的代人背起骂名直到千古的人仅此而已。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屈原的仕途已自此而终,虽然之后他又把三闾大夫这个职务干了十来年,中间还两次担任使者执行了非常重要的外交使命,但,无论从信任角度还是从权力角度来看,穷此一生,他都再也没能得到把意志外化的机会。
最后的一次免职,是在楚顷襄王二年公元前297年,他连三闾大夫之职也被免去,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流放生涯―不过,这也正是诗人屈原走向不朽的开始。
文字:
讲屈原,当然不能不讲他的文字,他是离sāo的作者,是李白永恒的jg神家园,他以一已之身开创的文学传统,使楚文化,或者说整个南方古民整个长江流域的文化终于能够理直气壮的走到了黄河文化的面前,走到了国风的面前,从此以后,中国文学便有了风sāo双壁,交相辉映,如是千年。
前人有语,国家不幸诗家幸,又有说法是诗必穷而后工,虽然我们都很不希望非要这样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却真得就是这样。
楚顷襄王二年,屈原西流,而也正是从那一天开始,政治家屈原宣告死亡,诗人屈原则正式开始了他的辉煌生涯。
屈原的作品中,流传下来的并不算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九章九歌招魂天问离sāo等,让我们按顺序看一下:
九章橘颂
后皇嘉树,橘来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jgsè内白,类任道兮。
纷宜修,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du li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du li,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shè,与长友兮。
淑离不y,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象兮。
这是屈原出仕之前的作品,用拟人的手法将橘树理想化人格化。将自己心目中人所应该执守的品格道德节cāo。等等赋予之,并全力歌颂。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受命不迁深固难徙等,从中,能够充分的感受到屈原对国家的深挚感情,可以说,诗人五十年后的那个决绝选择,于此已见端倪。
九章惜诵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乡服。
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
竭忠诚以事君兮,反离群而赘尤。
忘儇媚以背众兮,待明君其知之。
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貌其不变。
', '>')('故相臣莫若君兮,所以证之不远。
吾谊先君而後身兮,羌众人之所仇也。
专惟君而无他兮,又众兆之所雠也。
壹心而不豫兮,羌不可保也。
疾亲君而无他兮,有招祸之道也。
思君其莫我忠兮,忽忘身之贱贫。
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
忠何罪以遇罚兮,亦非余心之所志。
行不群以巅越兮,又众兆之所。
纷逢尤以离谤兮,謇不可释也。
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也。
心郁邑余傺兮,又莫察余之中情。
固烦言不可结诒兮,原陈志而无路。
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
申傺之烦惑兮,中闷瞀之々。
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
吾使历神占之兮,曰:有志极而无旁。
终危独以离异兮,曰君可思而不可恃。
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是而逢殆。
惩於羹者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
yu释阶而登天兮,犹有曩之态也。
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
同极而异路兮,又何以为此援也
晋申生之孝子兮,父信谗而不好。
行直而不豫兮,鲧功用而不就。
吾闻作忠以造怨兮,忽谓之过言。
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
弋机而在上兮,罗张而在下。
设张辟以娱君兮,原侧身而无所。
yu以干傺兮,恐重患而离尤。
yu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女何之
yu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
背膺以交痛兮,心郁结而纡轸。
木兰以矫蕙兮,凿申椒以为粮。
播江离与滋菊兮,原chunri以为糗芳。
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著以自明。
矫兹媚以私处兮,原曾思而远身。
本篇做于屈原受谗免职之后,开篇明义,是发愤以抒情。,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注意一个事实:在屈原的重要作品中,这仅仅只是第二篇而已,而在之前他先后担任三闾大夫和左徒的十余年间,并没有产生其它任何最终得以留传的重要作品。
九歌
吾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ri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兮击鸣鼓。
天时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因为太多,仅贴国殇一篇
九歌的完成,大至是在楚怀王十八年前后,这一年,楚国出兵攻秦,结果惨败,丧将七十,损兵八万,失汉中之地,消息传回,举国惊悲,九歌的创作,就是对当时一系列追荐祭告活动的描述,特别是其中的国殇,完全就是在对阵亡将士进行追悼。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更是长久为人赞叹传诵,后来易安居士赞西楚霸王作生当为人杰,死亦作鬼雄,也可以算作是国殇的一点jg魂流传。
天问
太长,不贴了
这是屈原被流放期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最奇特的作品之一。
天问全文共172问,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到羿焉ri,乌焉解羽,问天地之成;第二部分从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到易之以百两,卒无禄,问人事兴衰;第三部分自薄暮雷电,归何忧到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问楚史时事。涉及到神话传说怪物行事和历史人事等,内容极为广博,其中保存了非常丰富的神话传说和历史资料。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屈原的jg神,主旨为探求国家废兴存亡的根本道路。抒发了屈原心中有道则兴,无道而亡的思路,也反映了他对楚国的强烈感情,既奇幻诡绝,又极富于现实xg。特别重要的是,天问中大量杂用了三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句式,参差历落,绝无板滞,完全突破了诗经四字句的束缚。可以这么说,自孔子校定六经以来,这还是诗经中的种种规格被第一次真正突破。
招魂
乱曰:献岁发chun兮,汨吾南征。
齐华兮,白芷生。
路贯庐江兮,左长薄。
倚沼畦瀛兮,遥望博。
青骊结驷兮,齐千乘,悬火延起兮,玄颜。
步及骤处兮,诱骋先,抑骛若通兮,引车右还。
与王趋梦兮,课後先。
君王亲发兮,惮青兕。
明承夜兮,时不可淹。
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心悲。
魂兮归来,哀江南。
也很
', '>')('长,不全贴,只放上最后一段,从中可以看出屈原对楚国风土有多么热爱,多么自豪
关于这篇文字,学界有部分观点指为宋玉所作,但只是少数,而且这些看法也都只是参引了后世材料,若我们尊重那些离战国时期最近的原始史料的话,便该接受下来班马的意见,承认他是屈原所作。
一般认为,这是屈原在招怀王之魂。
在屈原而言,怀王是个极为重要,又很难下结论的人,他给了屈原所想要的一切,却又毫无征兆的在一夜间尽数剥夺。但,到最后,把曾给予屈原那种信任赐于它人之后,他也确实尝到了所托非人的滋味,被诱骗入秦,客死它乡,对比几年前统五国之兵叩问秦关的盛况,相信,他也已品到了足够的悲怆与悔痛。
和屈原的其他作品相比,招魂在铺陈排比上的表现非常突出,辞藻华丽,描写jg细,特别是对楚国之美的描写,不厌笔墨,生动形象,这些,都对后世汉赋形成了很大影响。
离sāo
到处都能找到,不贴了
这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所谓风sāo,便是国风离sāo,以一诗而与整部诗经难分桎轩,足可见其价值。
离sāo成篇ri期也有很多种说法,从为怀王所贬时到顷襄王年间都有。
读离sāo,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是荡气回肠,它非常全面地反映出了屈原思想与感情。
全诗大致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屈原回顾了自己为王信重,竭虑图强的历程,第二部分则是遭谗被疏后的各种内心矛盾,以及誓死不移,殉身为国的决心。诗中有极为尖锐的抨击,也倾吐了他的赤诚信念和极度痛伤,起伏强烈,极为震撼人心。通篇以对楚国的深厚感情为主线,贯通一气。亦充分体现了他顽强奋斗与不懈求索的jg神,特别是其中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几千年来不知曾被多少人用以明志自励,早已是耳熟能详。
九章怀沙
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
伤怀永哀兮,汩沮南土。
兮杳杳,孔静幽默。
郁结纡轸兮,离愍而长鞠。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
内厚质正兮,大人所晟。
巧陲不斫兮,孰察其揆正。
玄文处幽兮,瞍谓之不章。
离娄微睇兮,瞽谓之不明。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凤皇在兮,鸡鹜翔舞。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夫惟党人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非俊疑桀兮,固庸态也。
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
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
重华不可兮,孰知余之从容
古固有不并兮,岂知何其故
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
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
离闵而不迁兮,原志之有像。
进路北次兮,ri昧昧其将暮。
含忧虞哀兮,限之以大故。
乱曰:浩浩沅湘,分流汨兮。
修路幽蔽,道远忽兮。
怀质抱青,独无匹兮。
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人生禀命,各有所错兮。
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原勿爱兮。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怀沙也不算很短,但我还是要全文录上,因为,在整部楚辞中,这就是我喜欢的一篇。
人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的豁达,始终都令我深深迷醉,而知死不可让兮,原勿爱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将以为类兮。的质问,曾不止一次的让我汗透重衣。
在写下怀沙的时候,屈原已将走到他的终点,曾经前呼后拥,曾经香兰满园,但此刻,他只是一位在江边孤独逡巡的老人。
请闭上眼想一想罢,两千多年以前,那个孤独的诗人,孤独的政治家,孤独的先知和智者,孤独的站在汨水边,孤独的面对着孟夏时的江风斯情斯景,人何以堪
书网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