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海寇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百三十四章 抱残守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现在咱们的飞字号快船,jiùshì个例子,这船虽然不大,但是就算是拿到他们泰西去,也不算掉份!眼下能跑得过咱们这飞字号快船的船,包括泰西人,也不见得有,所以只要咱们愿意干,愿意琢磨,没啥做不成的!

好了,说说吧,你们看罢了这两条泰西人的大夹板船之后,觉得能修不能?”

古风听着于孝天的话虽然觉得有点扎耳,但是却也没话可说,眼巴前这泰西人的船就放在他们面前,他们看过了才知道,人家的手艺确实比他们的厉害,让他们来做的话,怎么也想不出用这些bànfǎ来造船,造出这样的船,所以不行jiùshì不行,这也不能怪于孝天说话不好听。

但是好在现在他们也造出了飞字号快船,前些日子还改造出了那条三桅大福船的炮船,也不能说他们就无是处,以前他们不敢说能造的出来这泰西人的大夹板船,那是因为他们见都没见过。

现在事情好办了,有两条泰西人的大船,就摆在他们眼前,从里到外由着他们随便看,随便学,除了有些工艺可能时间不太了解之外,这船的结构他们很快就可以摸清楚。

只要记下来之后,以后他们就也可以比葫芦画瓢,学着造了,以前他们缺乏创新意识,抱残守缺,只会造那些老旧的船型,这也不能怪他们不想琢磨造好的船。

而是环境决定了他们不能随随便便的改动船型,因为他们是船匠,必须要按照客户订造的船型,来造船,人家说要什么样的,要大的,他们就得按照规矩造,要是随便修改的话,人家到接船的时候,看不是他们要的那样,不要了还索赔,他们这些船匠难道把银子赔给人家不成?

所以没有需求,就没有创造的动力,船寮的掌柜的没事不会拿出银子,折腾新的船型,工匠们自然而然也就不敢乱来,而且中国的海贸,直以来都习惯于仅仅跑南洋,就可以了,走的航线也是临近岸边的航线,起码航道上要有些岛屿作为标志物才行。

基本上没有人驾船远渡重洋,跑到几千上万里的辽阔海面上,去开拓去寻找发现新的机会,所以中式船只在明中期郑和下西洋之后,技术进步就停滞了下来,失去了jìxù发展的动力,加之大明封海的政策推行,造船技术彻底停滞不说,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倒退。

最起码现在怎么造几千料的大宝船的手艺,已经彻底失传了,这里面最关键的jiùshì这么长的龙骨,怎么拼接起来,还要保证结构强度,使得大海船可以在狂风巨浪之中,保持结构坚固,而不会发生折断和解体,这点已经没有人知道了。

而中国的造船工匠们,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学艺靠的是口口相传,手把手的教和学,大部分人目不识丁,自然也就不会留下什么技术资料,或者文献之类的东西,有限的些文字性的东西,也是些看似内行的读书人留下的。

而这些读书人是不齿于和这些船匠们为伍,泡在船寮之中真正的学习造船技术,所以他们留下的文字资料,是些所道听途说鳞半爪的东西,许东西根本jiùshì想当然或者是皮毛,甚至于干脆jiùshì似是而非的东西,后人根本无法从中借鉴什么有用的东西。

另外中国人也没有发展出系统的制图手法,根本不知道比例图纸是什么,有些读书人绘制些船图,但是比例失调,也没有结构图,根本无法承载的信息,以至于后世之人,想要根据些文献资料或者图纸复制些古船,也没有可靠的资料。

这也是后世船模之中,大部分都是西式船只,中式船只却极少,或者干脆jiùshì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中国的船匠们,全凭着祖上留下的手艺,在步步的吃老本,相互之间又敝帚自珍,生怕自己的手艺被人学去了之后,砸了自己的饭碗,使得很很不错的技术,渐渐的泯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而西方的造船师,却是有相当社会地位的,他们在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后,因为有需求,所以乐意创新,不断的修正以前船只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创新些新的船型,摸索建造适合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型。

另外目前他们已经发展出了相对较为完善的制图学,造船师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亲自去造船了,而是逐步的成为了造船的设计师,他们绘制出图纸,制作出模型,jīngguò试验之后,交给船厂的工人按照图纸进行建造。

这些都大大的推进了西方造船的发展,加上欧洲诸国,都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大海,想要从这之中分得块巨大的蛋糕,所以相互之间又有竞争,少不了在海上大打出手。

第一百三十四章抱残守缺

欲望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