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事业脑咸鱼在八零 书架
设置 书页
A-16A+
默认
事业脑咸鱼在八零 第29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三月份的时候, 养牛场的规模扩大了好几倍,奶粉厂的第二条生产线也启动了,这才堪堪将每天产出来的鲜奶都做成奶粉。

陶娇杏和谢挺商量了一下, 决定养牛场的规模就这么大了, 暂时不再考虑扩大规模, 好好守住‘特级奶粉’占据的高端奶粉市场就行了。

如果想再扩大养牛场的规模,那场地还需要再大建, 奶粉厂的场地和生产线也得跟着建……牵一发而动全身, 陶娇杏和谢挺决定先暂时求稳。

‘特级奶粉’的产量上来之后,首都国贸大厦的奶粉订单又跟着翻了一番, 余下的奶粉全部都给到了连瞻。

在满足沈市消费者奶粉需求的基础上, 连瞻手头也有了多余的库存去别的城市抢占市场,因而连瞻同谢挺之间的那点儿隔阂很快就消弭于无形了。

谢挺从奉天酒厂买回来的设备就是连瞻的货运车队给拉回来的, 把之前建好的备用仓库摆了个满满当当。

等谢挺挨个儿给她介绍完各个设备的用处后,陶娇杏一脸复杂地问谢挺,“你这怕不是搬了个酒厂回来!”

“弟妹你是真的脑子灵光啊, 谢挺就是把奉天酒厂的设备全都买下来了,怎么样, 够你施展拳脚了吧!奉天酒厂为了感谢谢挺的‘接盘’之恩, 特地把之前自家酿酒的笔记和配方都一并赠送了,都在我车上放着呢,待会儿一并拿给你。”连瞻道。

陶娇杏挨个儿把那些设备看了一遍, 发酵酿造的、分离纯化的、高温蒸馏的、杀菌消毒的、灌装入瓶的……甚至还有一台净化水的!

她不解, 问谢挺, “你买个净化水的干啥用?咱琥牢河里的水那么清, 直接就能用啊!”

谢挺解释道:“那不是买的, 是送的。据说是沈市的自来水比较硬, 酿出来的酒口感不行,还容易浑浊和产生沉淀,所以他们购置了一台净水器。”

陶娇杏原本想着是买一些专业的设备回来就行,自个儿小打小闹地做着,毕竟酿酒不比做奶粉,哪能想到谢挺直接搞了一整套的酿酒生产线回来。

这是让她不得不大干一场了啊!

“行吧……我先琢磨几天的说明书,看看这些设备是咋用的,等琢磨明白之后,咱俩试着酿造一批。”

研究区里给出来的酿酒配方又是添加觅珍蜂蜂蜜,又是加各种药材一起发酵,对工艺的要求有些高,陶娇杏打算摸索摸索简配版方案,先把精酿啤酒搞出来,然后再慢慢摸索着升级品质。

毕竟觅珍蜂蜂蜜不是无限供应的,药材的采购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自个儿得做足了准备才行。

在谢挺心里,他觉得自个儿把酿酒设备买回来,这一阶段性任务就完成了,至于陶娇杏之后想怎么折腾,谢挺一点儿都不担心。

就算陶娇杏把这些酿酒设备闲置吃灰了,他都不会有什么怨言。

——————

陶娇杏利用研究区搞出一种原料只用到小麦的精酿啤酒,营养价值比之前那种精酿差了不少,但也远好于普通的啤酒,对气血的活化作用依旧很不错,只是无法同之前的比。

配方敲定好之后,陶娇杏就自个儿去琢磨该怎么量产了。

先琢磨明白设备怎么用,然后就指挥谢挺按照她的想法去投料,她再将交易区里购买的酿酒专用的酵母菌投入进去,设置好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

接下来的步骤就是等待。

等到酵母菌将浸泡在发酵仓中的小麦全都啃噬干净,等清冽的水变成浑浊的发酵汤,发酵这一步骤就算是完成了。

打开发酵仓的阀门,将发酵汤全都灌装进入塔式分离提纯仓中,通过增大气压的方式将发酵滤液全部挤压出来,残余的发酵残渣继续投入到发酵仓中,与下一批次的小麦原料进行混合,开启下一批原料的发酵工序。

分离提纯好的发酵滤液经过杀菌消毒后,就可以灌装入瓶了。

包装瓶沿用了奉天酒厂之前定制的那种透明玻璃瓶,上面有一个内置橡胶塞的金属瓶盖,拧紧之后贴一张塑料的封口签就可以,这样不仅能防止别人将开过瓶的精酿啤酒二次销售,也能维持瓶中的真空环境,避免啤酒酸败变质。

陶娇杏借助交易区的功能检测了一把自个儿生产出来的精酿啤酒,报价比市面上卖的最好的啤酒还要贵上一些,交易区的鉴定结果中也没有什么毒副作用的报告,陶娇杏便放心地喝了一瓶。

口感确实像酒,而且不是白酒那种火气满满的感觉,这种精酿入口有种清冽的意味,喝上几口就能感觉大热天里的暑气被压了下去,好似全身的疲惫感都一扫而空了。

在颜色上,这种精酿啤酒不像是其它啤酒那样呈现出浅黄色,倒是挺接近琥珀色,微微发红,红中带着些许的棕色。

喝完生产出来的第一瓶,再算一下这种精酿啤酒的酿造成本,陶娇杏对自家产的这种精酿啤酒无比有信心。

真正的好东西,是不会愁卖的。

名字嘛,就沿用‘特级’俩字好了,打擦边球已经快成为她的特长了,名字就叫‘特级精酿啤酒’。

把谢挺喊过来,让谢挺拿了刚生产出来的特级精酿啤酒去给养牛场和奶粉厂的员工们各自发了一瓶,给大家伙都尝尝鲜。

——————

既然啤酒都生产出来了,那收小麦的工作也就该提上日程了。

陶娇杏一开始还想了一下,要不要专门雇个人开着自家的货车去四处收小麦,想了大概三秒钟就否定了。

每斤小麦多出一点钱,让想卖小麦的人自己送过来吧,反正他们交公粮的时候也得找车运。

至于定价……大家期待的价格是四毛五,然而粮站收的价格是四毛二,陶娇杏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按照四毛五的价格开,比粮站高三分钱。

至于再把价格往高抬一抬,陶娇杏目前还没有那样的打算。她是一个商人,底线是不损人利己,而不是普度众生。

真要普度众生兼济天下,那也得等她不缺钱花了再说。现在的她看似钱多,实则买点酿酒设备就把能让她手头的现金流伤筋动骨。

陶娇杏同养牛场和奶粉厂的人说了一声,往后奶粉厂这边收小麦,如果谁家里有品质不错的小麦,可以拿到奶粉厂的预备仓库来,现场过磅和检查,确认无误之后,按照每斤四毛五的价格收购。

陶娇杏还把丑话说在了前头:

“品相不好的小麦就别拿过来试了,就算两毛一斤都不会收的。如果在小麦的分量上做了手脚,或者是往里面掺了砂子泥土板砖的,甭管最后收不收的成,绝对是一锤子买卖,往后就算拿了王母娘娘的蟠桃过来,也不会收的。”

人穷的时候,为了多搞点钱,什么事都能做出来。

有的人心急,担心自己的粮食压在手里会生了虫子,还担心小麦的价格会一降再降,当初粮站来收的时候,哪怕觉得价格便宜,也咬牙卖了。

有些人想再观望观望,觉得便宜卖给粮站有点可惜,就保存到了现在。

听到陶娇杏说要收小麦,而且还是按照粮站原来的价格,四毛五一斤收,那些早早把小麦卖出去的人差点当场窒息,隐约间感觉自己少卖了好多钱,而手头压着小麦没舍得卖的人则是喜出望外。

有人一脸喜气地问陶娇杏,“老板娘,是只收咱厂子里的员工的,还是其他人的也收啊!要是其他人也收,我就通知我娘家人了!大家的小麦都没急着卖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