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第102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休得胡言!”

刘瑾也知道自己这样说有些不敬,收敛了神色道:

“我只是有些生气,当着外人断不会如此失态的。可是爹,您要按信上的吩咐做吗?”

刘渊叹了口气: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不管以后如何,至少如今我在的时候,我不能随意让麾下的士兵去送死。”

大启如今被西戎北戎全面封锁,根本买不到良种战马,如今的战马大都是三十多年前遗留下来的马种生出来的后代,一代不如一代。如今军中大多以矮脚马为主,即使这些马训练得当能上战场,其速度和冲击力也远不如北戎的战马,骑兵战力大损,野外作战基本上都很难在北戎兵手里讨到好处,每次野战都伤亡巨大。

就算有了连发的床子弩,也不过是和对方的投石机打了个平手,再仗着厚厚的城墙守住城池而已。

如今正是北方最冷的时候,士兵们在风雪天里手都是僵的,反应能力必然大幅下降,哪里比得上长期在风雪中游荡的北戎骑兵。此时放弃擅长的守城战,主动出击,无异于自寻死路。

陛下这是看着慎郡王在河原打了胜仗,便逼迫他也要早些拿出战果。

可哪怕陛下怪罪,他也绝不能拿着那么多大启士兵的命去冒险。

听出父亲话中的悲凉,刘瑾也心头发沉。

他们这支刘家军,在讨要军需时向来不留情面,损了朝中许多人的利益,早就有人参他爹骄矜跋扈。

如今又违抗陛下的命令拒不出兵,未来会如何可想而知。

眼下战事胶着他们尚且还不会有什么事,但凡战端平息,恐怕就是秋后算账之时。

可即使如此,他们也得尽自己所能,全力去守护这北疆的安宁。至于后事,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京中的嘉佑帝,从除夕后,就一直在等待着来自北疆的消息。

一方面是期待刘渊那边,在他给的压力之下,能想到办法打一场大胜仗压过李洵的光芒。铱誮

另一方面,则是希望石恩等人能快些回京,挽回他险些犯下的错。

等了一个多月,才发现刘渊这老乌龟一直按兵不动,还回信说了种种不宜出兵的理由,让他很是恼火。

往日看刘渊还算不错,如今却越发觉得他无能,还根本不把他这皇帝的命令当回事。

可边关战事胶着,刘渊也无大错,不可能换将,更不可能对其施加惩戒,这样只会扰乱军心。

如此,他的希望便只能寄托在李洵这边的神兵利器之上。

若得了这神兵利器,重新装备一支军队打退北戎,他对刘渊这样桀骜又无能的将领,便不必再忍耐了。

有同样的武器,李洵那逆子手中兵少,也不会再是他的对手。

如今,就只等石恩把林德康一家带回,便能实施下一步计划了。

然而,从石恩出发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人还杳无音信。

正当他怀疑是不是石恩等人是不是出了什么意外时,陈旺给他带来了消息:

“陛下,您上次派出去的御林军回来了!”

嘉佑帝心头大振,连忙道:

“快宣石恩来觐见!”

他迫不及待地想见御林军带回来的林德康等人,确定自己的计划没有出岔子。

陈旺却有些支吾,仿佛难以启齿的样子:

“陛下,石统领被俘了,这次派去的御林军……只回来了五个人,而且这五个人,还在禁军中弄出了大乱子……”

第79章

却说那五个御林军从北疆的官道逃走后, 一开始是非常惊慌的,后来发现无人追来,这才慢慢恢复了镇定。

他们之中有三个人都不是出身普通百姓之家的士兵, 而是官宦勋贵之家的嫡支或旁支的子弟。

王朝延续近三百年,勋贵之家繁衍的大批子孙, 没有从文的天赋,为了博前程便会将人送进御林军。混一混资历,以后至少也能去别的军中做个都头, 家中运作得当, 很快就能升上营指挥使甚至将军。

这些人家中或族里有人从政,他们从小受到长辈的教导,比起普通家庭出身的士兵更明白朝廷局势, 上位者想法。

此次陛下让石统领亲自带队, 足见对这次任务的重视。可他们不仅没完成任务, 还折损了那么多人,不用想都知道, 回去后, 以嘉佑帝的心性会如何降罪于他们。

若不回去,朝廷要么当他们死了,要么就当他们做了逃兵,以后都没法再用原来的身份生活。

他们自然是不甘心以后都过得像阴沟里的老鼠的。

权衡利弊后, 大家一致决定回去,并且联合全体士兵的家族一起想办法来对抗陛下的怒火。

那些死了的尚且好说, 活着被俘的才是给家族蒙羞, 更遭陛下恼恨。那些人的族人和家人, 会比他们更着急。

这么多的家族联合在一起也是一股力量, 足以让陛下在处置这件事的时候思虑后果, 而不是像先前对那些平民士兵一样,随意将他们当做出气筒。

胜败乃兵家常事,并不是每一个打了败仗的将军都应该被惩罚。

只要他们能有足够充分的理由证明此次任务失败不是他们没尽力,而是敌人确实太强大,皇帝就不能惩罚他们。

甚至,他们这些报信的人不仅没有过错,还是有功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