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龙啸大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64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接到了这份议案,议长黄宗羲顿时也觉得十分棘手,其实黄宗羲啇毅设立参政院这个机构非常赞同,因为毕竟是有了一个可以让士大夫们发表自己观点的地方,而且也和他思想中,建立一个评断天下事非的机构十分吻合,因此这两年的时间里,黄宗羲也十分努力的工作,希望尽力将这个机构完善起来,真正发挥作用。

黄宗羲并不是迂腐的人,他当然也知道,参政院能否长期存在下去,至少在目前完全取决于商毅的态度,虽然说商毅对参政院一直比较支持,接受了不少参政院通过的提案,也指责政府的提案也比较宽容,当然黄宗羲还是利用自己议长的身份,否决了一些言辞态度比较激烈的提案,以免过于刺激了商毅。

但这一次的提案黄宗羲不好拒绝,因为这次联名的议员比较多,达到必须讨论的标准,但这里面的利害关系,黄宗羲十分清楚,因此他也不敢决定,于是和几名执委商议之后,和两各代表执委,来找王夫之,说明事情的原委,请王夫之代为转告商毅。

王夫之也颇有些意外,甚致怀疑这会不会是清廷的谍间人员在捣鬼,因此也立刻向商毅作了汇报。

因为商毅是把参政院当未来的议会再试行,因此也十分重视参政院的事务。虽然说现在的参政院还不俱备议会的功能,顶多也就相当于是个政协,但对于参政院通过的提案,如果是可行的,商毅也都会釆纳,有些本来就是商毅准备实行的事情,也归于是参政院通过的提案,表示自己对参政院的重视。而不可行的,也都会以内阁的名议,给予一定的解释。

不过这一次的提案,商毅也知道,是一个大麻烦。虽然说就算提案通过,自己可以不予采纳,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把自己推到了参政院的对立面,毕竟这一次提案更像是一个试探,可以知道自己在参政院里的支持率到底怎么样。

但商毅也否认了这是清廷的谍间人员捣鬼,因为清廷的谍间人员不可能明白,商毅设立参政院这样一个机构的最终目地,而在目前阶段,参政院对自己的权力根本构成不了危胁。如果打算在这方面入手,那就太神了,除非清廷中也有人是穿越来的。因此这应该是参政院本身出现的问题。毕竟议员当中参进一部份明朝的遗老遗少,这也是正常的事情。

另外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奇怪,因为在君主立宪制度建立的早期,在皇权和议会权力并列的阶段,必然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双方早晚都发生权力的冲突,如果议会权力大于皇权、就会直接否定皇权,借机加强议会的力量,如皇权大于议会的权力,好一点的话,皇帝会借机把议会变成自己的橡皮图章,糟糕的就会直接解散议会。

商毅当然不希望把参政院变成自己的橡皮图章,那样的话就和眀朝也就没什么区别了,自已也没有必要捣鼓出这么个机构,但商毅同样也不希望让参政院走到自己的对立面去,事事和自己对着干。虽然参政院在未来肯定会成为自己建立的国家唯一的立法机构,不过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自己也必须保留足够的权力,让权给议会是大势所趋,但并不是一下全放,而是逐步放权,循序渐进,而在这期间,自已和议会都要尽力保持好关系,这对以后的国家体制,攺治模式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因此回到这一次的事情上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参政院表决的结果,没有通过这次提案,这样自己和参政院也能保持良好的关系。当然商毅还是有相当的自信,绝大多数的议员不会放弃自己,而去选择一个已经不可能复兴的腐朽朝廷。但凡事都有万一,最好还是能了解一下大多数人的心态为好。

想到了这里,商毅忽然问道:“王先生,我听说黄先生在参政院里制定了这样一条规定,大致的意思是:任何提案只能讨论一个时辰,如果在一个时辰内还不能进行表决,那么就暂时放下来,讨论下一个提案,等第二天再抽一个时辰来讨论。这样的提案被称为剩余提案,而且每天只讨论一条剩畲提案,如果有多的剩余提案,则无限制的向后推延,是吗?”

王夫之点了点头,道:“回禀大王,确实有这么一条。”

原来按商毅要求,在参政院里讨论任何一条提案,必须是无人要求发言的时候,才能进行投票表决,只要是还有人发言,就必须让他说下去,这是为了保证每一位议员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但这也造成一个不好的后果,就是有些提案时,双方会各不相让,唇枪舌战,无休止的讨论下去,曾经就出现过一条提案连议了三天,都没法进行投票表决,结果后面压下了一大堆提案。因此黄宗羲才想出这么一条制度,否则这日子就没法过了。另外也是有意为难一下议员们,如果为一条提案纠缠不清,就别想再玩别的事情。

而这一条制度建立之后,参政院的效率也提高了许多,因为老是讨论一个问题,大家总会烦,等到时候自然也就会不玩了,赶紧投票吧。如果还有人仍然不依不饶,还要胡搅蛮缠,也会引起公愤。因此议员们也都学了适可而止,这也算是参政院的一个进步吧。

商毅也点了点头,笑道:“好吧,那你就去告诉黄先生,让参政院去讨论这一条提案吧。”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四三章 提案(下)

黄宗羲制定的这条规则,虽然使参政院的效率提高了不少,其实也存在这很大的漏洞,也就是如果有人想故意捣乱,还是可以把某一项提案给搅黄的。商毅当然不想把这次提案的讨论给真的搅黄,但可以拖延几天时间,看看其他议员对这一提案到底是什么态度,然后再根据情况,做出应对的办法,当然也有可能什么办法都不用想。

果然就在第二天,参政院对南京政府是否应该出兵南征的提案进行讨论,就在黄宗羲宣布了可以开始提问之后,就立刻展开了一番唇枪舌战。而且很快就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开始了激烈的争辩。

支持这一提案的议员当然不是从大局的角度出发,而是死死的抓住“谁是正统“这一点不放,坚持认为商毅是明朝的旧臣,举行南征就是以下反上,以臣反君。但反对这一提案的大臣也毫不相让,虽然他们也承认,商毅确时曽是明朝的旧臣,但历史上以臣反君的事情多了,二十二朝的更替,绝大多数都是以臣反君,比如周代商、晋代魏、唐代随、宋代周,结果不都建立了新朝吗?而且唐宗宋祖都被公认为一代明君,如果按正统的观点,他们不都是反叛之人了吗?因此明朝气数己尽,商毅取代眀朝,建立新朝,又有什么不对呢?

支持的议员当然不能接受这种观点,于是引经居典,找出种种圣人之言、著名经典上言论,从三纲五常,到天理人道,来证明以臣反君绝对是大逆不道。在这方面他们确实有优势,因为儒家的先贤、经典基本都是以维护统制阶层的利益为主,决不会认可以臣代君的行为。当然儒家思想能够在中国思想、学术方面取得统治地位,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原因。

但反对的议员也早有准备,在引经居典上,他们找不到多少可以与对方抗衡的武器,但可以抓住各种实例,就像开始所说的,二十二朝的更替,绝大多数都是以臣代君,历史上己经无数次的出现过了,在大量的现实面前,任何空泛的经典言论都是无效的,因为如果完全按儒家的说法,二十二朝都是谋朝篡位的叛臣,没一个是好人了,而出仕各朝的儒家先贤圣人,岂不都是在帮助叛臣了吗?

这时参政院里一共有议员三百一十七人,来自社会各层,士农工商基本都有一定的比例,当然也有一部份是商毅安排的人选。但从总体来看,支持这一提案的人并不多,总共只有三四十号,而经常发言争辩的,只有十几个人,其他不过是帮腔助威,而大多数人都是反对这一提案的,而且发言的人也多出了许多,摇旗呐喊,站脚助威的人就更多了。

明朝的遗老遗少其实只有一小部份,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认可了商毅代明自立,一方面是事实不可改变,另一方面也是自己的利益己经和商毅捆绑在一起,商毅完了,自己也好不到那里去,还有一部份议员实际是把参议院当作自己晋身的抬阶,希望通过在参议院里的表现,引起商毅或内阁的注意,获得晋升的机会,因此凡事也都从维护内阁,维护商毅统治的角度出发,这一次正是自己表现的机会,当然也要显露一番。

但发言是一个一个的来,不是谁的人多就谁占优,而支持提提案的人数虽较少,总也有几十号,也能有一些声势,另外明朝的遗老遗少也多是饱读诗书的人,肚子里多少也有一些货,胡搅蛮缠也能对付几句,当然不会被说得无言以对。因此双方的争辩也算是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

不过随着辩论的深入,讨论也和过一样的出现了跑题,如南明朝廷算不算明朝的廷缓;明朝是否算是气数已尽,不可挽回;朱元璋起兵反元,是造反还是举义;朱元璋箅不算是赵宋的遗臣;甚致越跑越远,到了孔子孟子周游列国,为什么不去扶保周天子,而去投奔各诸候国等等,也确实应了那一句话: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而这一条提案当然也不出人们预料的成为了剩余提案。再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参政院每天都要用一个时辰的时间来讨论这条剩余提案,但双方一直各不相让,而且每天每天的拖挻,也正好给了双方充足的时间,去翻阅资料,寻找对自己有利的证据。

在自己的阵地上无法取得进展的时候,双方也都不约而同的把目标放到了在对方的阵地上取得突破,赞同派从史料中寻找一些虽然掌握了大权,但依然恪守臣节,没有非份之举的例子,如比周文王、诸葛亮;而反对派则从经典中找到不少证明自己言论的圣人语录,如孟子说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姜太公也说过: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因此就这样在几乎无休止的争辩中渡过了一天又一天的时间,也使这一条提案一直无法进入投票表决的程序。而转眼就到了新年,参政院也厂放假了,众议员们也要回家过年,黄宗羲也只好宣布,等新年的假期结束之后,再重新开始讨论这一提案。

而在自己的王府里,商毅还在偷着好笑,看来一切都是和自己预想的差不多,当然这里有一部份是商毅故意指使,但对方也确实是在全力的配合,才使这一条提案一直拖到了现在,而且从参政院的反应情况来看,就算是进行投票,这条提案被否决的可能性极大,这当然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就在参政院规定的范围内来解决。

现在参政院运行了两年的时间,商毅也认为有必要对参政院进行一些改进的地方,毕竟这将是未来国会的雏形,在运行了两年之后,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并且这形式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因此也可以对它进一步的完善功能,并且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外在这个时候,商毅也觉得自己应该多考虑在真正统一中国之后,应该怎样治理这个庞大的国家,毕竟这时离统一中国的目标己经并不遥远了,甚致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而且在军事上,已经没有多少地方需要商毅劳神费力,中华军己经是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前线有各级的指挥官付责,南京有统战部统一布置安排,无论是对南对北的战争,商毅也都可以放心的让他们去完成,而自己完全可以把精力转移到内政方面来。

毕竟打天下是一回事,但治天下又是另外一回事,这是经过无数历史事实证明的道理,更何况自已的目标并不是要重复以前的老路,而是要对中国进行一次大变革,改变中国的历史发展道路,把中国纳入正确的,与历史发展规律相同的发展轨道道路上来。那就更不能马虎大意。

虽然商毅知道历史发展的正确趋势,并且也有一些近代国家在发展过程的经验可以做为参考;另外他也在浙江干了差不多有七年,在南京也干了三年,积累了一些实际的治国施政经验,但这并不等于自己就能管理好整个中国,在历史上并不乏能治理好一州一府的地方官,但晋升到中央去之后,把地方经验向全国推广时,却弄得一团糟,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是北宋的王安石。因为中国幅员太大,地域太广,而且各地之间的发展水平、经济情况、风土人情也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自己决不能拿南京、浙江的经验去硬套在其他地方。

相对来说,东南沿海的商业更发达,对外的接触较多,民风要开放一些,对外来事务,新的观念的接受力也强一些,而西北内地则还是以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民风习俗相对就要保守得多,因此自己主张发展工商业、促进商人办产业办实业,全面走向海洋等等措秩变革,虽然都是正确的,符合历史发展,在南方、沿海地区或许能十分顺利的推行,但在北方内陆地区也许就会遇到不小的阻力。

对于这些情况,都必须要有充份的思想准备,治国不同于打仗,凡事不能硬来,只能慢慢引导,另外就是因地置宜,针对每个地区俱体情况的不同,活动运用。

当然商毅也有优势的地方,就是现在自已建立的是一个新的政权,而一个新的王朝建立,总会施行一些与前朝不同的制度,另一方面由于在王朝之初,即得利益阶层还没有出现,或者说还十分弱小,因此在遇到的阻力也会小一些。因此这也有利于自已推进新的政策。

因此商毅也决定,在新年之后,这些事情,就要开始运行起来。南京府的政策和自己的工作重心,也都将会有一个大的调整。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四四章 规则(上)

按照南京政府的规定,新年放假六天,从腊月三十到征月初五,初六开始全面恢复各部门的工作。当然在毎天各部门都会留下值班的人员,由其是统战部,几名重要人员都要轮流值班,以防不测之变。

因为中华军开始像南线增加兵力之后,在各条战线上对南明军队都发动了反击,将南明军队都驱逐出了南京政府的领地,在开战前期被南明军队攻占的地方,也基本都收复回来。不过中华军并没有向南明的领地发动进攻,只是在边境驻守,一方面是等后勤供应跟上,另一方面也是统战部决定,在新年之后,再向南明各朝发动进攻,让士兵们过一个好年。

在放假的最后一天,商毅邀请王夫之、李岩、黄宗羲、顾炎武四人到王府来做客,述谈。几个人当然也知道,这绝不会简单的谈天,联络感情,很有可能还是为了那条提案的事情。

王夫之、李岩都是内阁大臣,对参政院的模式也颇感兴趣,因为他们都是读书人,知道读书人都欢喜议论国政,参政院正好提供了这个机会,另一方面,参政院也为内阁、官府提供了一个了解民意民情的地方,在有些时候,甚致可以为内阁决意,提供参考意见,当然要比以前靠御使、巡按去体察民情要强得多。因此也希望能把这个机构保留下去。而黄宗羲是现任议长,顾炎武也被邀请,担任议员,更是希望把这个组织进一步的完善起来,成为一个常设的机构。

果然几个人相见寒喧了几句之后,商毅就问道:“黄先生,参政院己经成立了两年多的时间,你以为这个机构运行如何?”

黄宗羲道:“下可体察民情民意,上可与朝廷相通,上下通达,为前朝历代所未有,大王设立参政院,可谓是开前所未有之先河。”

王夫之和李岩也都频频点头,表示赞同黄宗羲的说法。

这时商毅虽然还没有把英国革命的情况向国内介绍,因为英国革命胜利是1648年,现才刚进入1650年,也未免太快了一点,但也介绍也古罗马共和国、英国早期的议会制度和现在荷兰的共和制度。因此这几个人对议会制度也并不陌生了,尽管现在参政院不像欧洲的议会制度那样有决定国家施政的权力,但和中国过去相比,确实是进了一大步。而且从一些迹像来看,商毅似乎也有将参政院弄成新朝议会的意图。因此几个人对此也都颇有期望。

顾炎武道:“太冲所言极是,不过我观参政院,虽是开前所未有之举,但迹有许多不足之处,办事拖沓,效率甚慢,议员之中好空言大话,往往争论不休,有些发言荒诞不经,有些发言兴篇大论,却又不知所云,有些甚致恶语相加,空自消磨功夫,这些问题若是不加以改进,参政院恐怕难有大用。”

黄宗羲听了,也苦笑不己,他对参政院的这些弊端也确实是深有体会,虽然也想出一些办法,但也是治标不治本,比如这一次,又是连拖了好几天,都没有结果。

商毅笑道:“顾先生所言,极有道理。不过参政院之所以出现这样弊端,在于没有规则,或规则不够完善,因此我在平日也仔细想过,并且制定出了一套详细规则,几位可以看一看,然后大家一起参详。”说着从身边抽出一本册子,递给黄宗羲。

黄宗羲赶忙接过来,打开观看,心里还想着,商毅果然是早有准备。等看了几页之后,黄宗羲顿时忍不住叫了起来:“好,实在是太好了,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