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贴身保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859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在一片被荒草和枯叶覆盖的房屋地基前面,一位看上去年龄大约在七八十岁开外的老奶奶手里拄着一根细竹竿,浑浊的双眼凝望着自己的家,眼神里面充满了无奈的渴望。

“老人家高寿了啊?”赵建辉走过去和老人攀谈起来,才知道老人家的耳朵一点儿都不聋,说话口齿也算是清晰:“我啊?我今年91了,没有几年好活啦……”

“这里是您的家吗?这房子的地基早就垒起来了,怎么不接着盖房子呢?”老人的方言很浓郁,但赵建辉勉强还能听得懂。

“砖头早就买回来啦,这不都在那边放着的么?谁不想住新房子啊?可我家没钱啊……我死之前,能住进新房子里面就心满意足了。”老人一边说着,一边伸出手指了指,就在地基附

近,摞着几堆长满了青苔的砖头。看那样子,堆在那里已经有几个年头了。

“老人家,这砖头买回来不少年了吧?”

“是啊,六七年了吧,我也记不大清楚了……”老人风霜雕刻的脸上,每一丝皱纹都好像在诉说着无奈,让人看着为之揪心。

“赵书。记,这户人家的户主叫赵新,是老人的儿子,今年也已经六七十岁了。早在2006年,赵家住了几十年的茅草屋就已破败不堪。外面下雨,屋里涨大水。一场大雨后,茅屋遭遇

灭顶之灾,坍塌了大半。就在同一年,赵新22岁的儿子初三毕业,在朋友介绍下去了深市打工。尽管对外面的世界一点都不了解,但丝毫不影响这一家人的乐观情绪,他们认为老大去

了大城市闯荡,生活就有了依靠,于是赵新和老伴一商量,决定先借钱盖房!”

在人前,刘军还是要称呼赵建辉赵书。记的。看到他很关切老人的生活,就赶紧在一边介绍道:“从亲戚那里借的2万盖房钱很快就花完了,但在深市的儿子却连饭都吃不饱。因为他

听不懂普通话,更不懂技术,在深市只好跟着老乡捡破烂。听到儿子赚不回来钱,赵家的盖房梦被迫中断,原来的草房亦不复存在了。无奈之下,他们搬进村后的树林里面,用树枝搭

起两个‘木帐蓬’。小的给年仅九旬的老母亲住,赵新和老婆住在大帐蓬里面。每天,这位年逾九旬的老人都会拄着拐杖,到这半成品的‘新房’前来看看。我在这里调研的时候,碰

到过她好几次呢……,老人最大的梦想,就是这辈子能住上新房。哪怕只住一天就咽下这口气,老人说这辈子也能放下了这桩心事……”

“如果我们依然还是漠视这种现状的存在,那赵家这个梦想只怕也只能这样继续做下去。就算是到了今天,在外工作的老人的大孙子,现在每个月工资仅仅只有800元。有一次他回家

来正好碰到我,说外面太苦,他想回家种田。村里的中年人,年轻时也和赵家老大一样,曾走出这片山村,到珠三角或省城打工,但顶多做一两年就回来了,有多少人出去,就还是有

多少人回来,这个村子的人在外面根本就呆不住。到了外面,他们就是哑巴!有的人甚至被老板像送瘟神一样赶了回来。龙山村人在外面消磨尽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时间消逝,他们

最终贫困返乡,一无所有……”

听着刘军的话,赵建辉的脸色愈加的阴沉。站在他身后的那些干部,一个个的脸上也都变了颜色。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的呢?”刘娟不失时机的问了一句。

“教育滞后。”刘军看了一眼赵建辉那张几乎能够拧下水来的脸,根本就无视区委书。记章健翔那张阴沉的脸,声音有点激昂的回答道:“因为文化水平低,这村子里面的人出去了也

只能做最底层的工人。赵家老大自己说,他曾组装过一年的零件,但最终产品一次都没见过,还经常遭受老板的白眼。要不是家里欠了一屁股的债,他早就回家种地了。”

站的稍远一点的曹振清接口道:“看村里这情况,可能种地也种的不怎么好吧?”

“连字都不认识”的村民,还要受土地“欺负”,连做“懒汉”的资格都没有刘军苦笑道:“谁说不是呢?刚一开始我也觉得,只要人勤快,怎么样也不会饿肚子吧?但是,这个村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