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末世之军火系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01章:一触即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中国埋伏在各个秘密基地当中的死光武器也已经准备好了,死光武器的打击范围是三万公里,甚至可以打到卫星上,通过卫星反射,这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武器,威力十分恐怖。

时间一天天过去,陈悟就在基地当中跟兰魅训练那些士兵,训练途中,不知道多少人直接被练得虚脱和昏迷,不过却没有人说要退出,他们都知道,多累一点,总比多挨两颗子弹要好得多。

美国的军舰已经第一个进入了南海,维斯特贪心南海的那些资源,部队一开进来之后就开始大规模开采。

由于不是自己的国家,他们也就不用担心会不会破坏生态资源什么的,开采力度极大。

另外国家的军舰也逐渐进入了南海,在海南岛的港口停靠,而后开始分配资源。

一些国家已经由海南进入了两广,准备向着内陆进发。

进入内陆当中,自然不可避免与丧尸交锋,不过他们胜在部队庞大,而且人数众多,武器又有压倒性优势,所以作战极为顺利。

“首长,美军已经开进海南,英军作为先头部队,已经进入了广东。”一名军官跟李建国做着报告。

李建国点了点头,道:“设好埋伏,等他们再深入一点,就先打掉他们的卫星,然后利用死光武器摧毁撤退的桥梁、道路等,务必要将他们全部留在中国!敢侵略我们,就要做好被敲掉满嘴牙齿的准备。”

军官答应了一声之后就立刻退下了,继续让人侦查而今的情况。

各国都是以美帝为主导,俄罗斯否决了进兵的提案,他们就在钦奈驻守,随时准备返回本土以及太平洋上建设的海岛基地,也是因为俄罗斯有一位极为强硬的总统,而且他们也习惯了跟美帝们唱对台戏,根本就不怕。

各大地下基地当中的军队已经是摩拳擦掌,等待着与侵略者来一场对碰,全国人民的心都凝聚在了一起。

中国人,只要打起仗来,就会有一股恐怖的凝聚力!这是经历毛邓时代验证过的。

西藏的地下基地当中的野战部队已经逐渐开拔出去了,多多少少都配备上了一些尖端武器,只不过这些尖端武器比之原版的威力要少,而且有些瑕疵,但比之普通的枪械却强了太多。

美国恐怕也没想到,中国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仿制出来如此之多的尖端武器,虽然这些武器难以装配全军,但一个军里装配上个把团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持有这个尖端武器的团,被划归为独立团,团长是由中央直接任命的,这些团长顶着的大都是少将或者大校军衔的优秀军官,这是为了保证这些个独立团的超强作战能力。

和平时候因为领土纠纷嚷嚷着要打,而今终于要开打了,少壮派的将领一个个都是热血沸腾,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中国崛起的时候到了,这个时候还抛头颅洒热血,还要等到何时去?

中央任命李建国中将为三军统帅,中华战区总司令,中将陈建军为中华战区总参谋长,中将胡强军为中华战区副总司令……一连串任命下来,权力分配明显,整个战区都由李建国来指挥。

李建国连夜召开会议,军方各大首脑都坐在电脑面前开会,讨论战略,制定方针,细化战术。

“我们不用着急,可以等待他们再深入内陆,我们再动手打击他们,沿海一带的同志负责阻截和追击,务必要将他们的后路切断。这一次,我们不纳降,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把他们打疼,把他们打怕!自毛主席以后,我们的军队沉寂了太久,这一战,是我们证明自己的时候了,也是中国崛起的一战!”李建国拍着桌子吼着,一个个平日里深沉如海的大佬都是热血沸腾,拍桌子叫骂要把侵略者全歼。

中国自灾难以来就在部署,而今终于到了用得到的时候,一开始很多将领都觉得李建国是杞人忧天,但时间给出了最好的证明,李建国的想法没有错,美帝的狼子野心不会因为这一场灾难而消失,反而会变得更加庞大。

“天锤和死光武器都准备好了吗?”总参谋长陈建军问道。

“已经准备好了,不过现在还不到动用的时候,得等他们再深入一点,先把他们打瞎,然后再把他们打瘸。那这场战,就好打了!”李建国随手翻着那本《论持久战》。

美军的著名将领说过,中国的军队装配了先进的武器不可怕,他们武装了“毛泽东思想”才是最可怕的!

“这个我是同意的,毕竟现在我们都转入了地下,就算让他们再深入也没有问题,对我们无法构成伤害。而且,我们的总部设立在西藏,这里地处高原,易守难攻,美国佬他们要想打进来,不拿尸体堆是不行的,不过,这些美国佬都惜命得很,所以也不用太过担心。毛主席说得好,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各位,千万不要轻敌。”陈建军沉吟着说道。

各位大佬都是通过电脑来进行对话的,但是一股凝重的气氛却还是在慢慢滋生,仿佛透过电脑都能感受得到。

“第一战在哪里打响?京普回话了吗?”胡强军问道。

“已经初步接触了京普,他有这个想法,不过还得看我们挡不挡得住来势汹汹的联军。”李建国若有所思地说道,“至于第一战……就在这里吧!沿海一带的资源最丰富,他们不会放过搜刮这里的机会。”

李建国指的是南京,这里是中国人曾经最为伤痛的地方,但现在,不会再是了。

南京军区的总司令立刻点了点头,道:“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