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橙红年代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37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周文心里很不是滋味,和白娜一起陪着老人进了村子,如今的下马坡村比上次陪叶老来的时候更加萧条了,村子里没点生机,连村口的狗都蔫了,夹着尾巴藏在柴火垛后面,看到陌生人进村也不再叫唤了。

老人的家还是夯土的房子,又冷又暗,一张破木板床上躺着个奄奄一息的老头子,看不出原色的棉被烂的像渔网,屋里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机,全部家当加在一起不会超过一百块钱。

“周县长你坐,我给你烧茶去。”老太太刚要往锅屋走,被周文劝住:“老人家,我们不喝水。”

“大冷的天,哪能不喝点热茶。”老人很执拗,坚持来到锅屋,用水舀子舀了半锅水,然后用火柴点燃稻草塞到灶坑里,拉动风箱引燃柴火,期间周文和白娜就陪着老人在锅屋里聊天,终于水烧开了,老人拿了一个粗瓷大碗,随手拿了个脏兮兮的手巾擦了擦,舀了两碗热水给两位客人喝。

白娜捧着碗,吹拂着就是不敢喝,周文倒是大大方方喝了两口,好言安慰了老人,打包票说老人的儿子绝不会有事,最后拿出三百块钱来硬塞给老人,这才离去。

回去的路上,两人都很沉默,以往每次下乡视察,乡里总要提前布置安排,打扫卫生,尽量挑选不算太差的农户让领导参观,像今天这样凄惨的景象,就连周文也是第一次见到。

“征地建厂,刻不容缓。”周文忽然将车停在路边,说出了这句话。

……

回到县里之后,周文先去和徐书记碰了个头,然后召集常委班子开了会,提议加大工作力度,真抓实干,把每项工作落到实处,争取早日建成工业园,早日摘掉苦水井乡特困户的帽子。

私下里,周文又写了一篇题为《如何解决农村征地工作中的难题》的文章,委托白娜带到省里去,文章的主题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建议玄武集团在征地工作乃至工业园建设中雇佣本地劳工必须达到一定比率,并且要签订正式用工合同,工业园建成后,县里给予政策照顾,凡在工业园工作的本地籍工人可以转城镇非农业户口,并且这些都要写到合同条款里去,严格认真施行。

这些想法周文早就想到了,只是一直没有整理出像样的文字材料来,他笔头快,文字功底好,熬了一夜写出的文章连白娜看了都赞不绝口,失去土地的农民最担心的是什么,无非是生计、活路,未来。周文的计划里帮他们都打算好了,城镇户口,固定工作,这两样成本都不高,但却能切切实实的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不得不说是一个好办法。

第52章大收购

省城,淮江路一号,这里曾经是国民党高级官员的别墅,解放后就一直是省委主要领导的居所,至今已经换了十余个主人,如今住在这里的是省委书记郑杰夫。

淮江路地处幽静,常青灌木郁郁葱葱,整洁的道路两侧是高大的法国梧桐,每到夏天遮天蔽日,阴凉无比,和省委家属大院不同的是,这里停的基本上都是低调的奥迪,以及一些外市县牌照的公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