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奉旨吃糖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

皇宫深处紫宸殿,荀翊猛地醒来,恍惚灯火之中可见他英挺的面庞。

那姑娘被退婚了啊,堂堂晋国公府竟也能做出这般言而无信之事,欺负个无母的女子。

因那姑娘病了,近来自己掌控身体的时间减少了许多,今日倒是早。

朝局如今未稳,那群老臣想着法子要骑在自己头上,既然如此便更不应浪费时间,他缓缓坐起身来,声音有些冰冷:“戴庸,朕记得今日的奏折说,西北的坐藩降不住乱?”

“是,皇上。西北今年欠收,减了税百姓仍是不满,闹将起来,坐藩连写了三封信奏报。”戴庸听见这语调不由得一颤,将屋内灯火点起,仔细回道。

荀翊沉吟片刻,说道:“既是如此,那还要他有何用?着旨一折,让他亲自入京押解赈灾国粮。哦,记得,写的委婉些,别让他瞧出来了。”

戴庸应下,心知这西北坐藩但凡入京便是死路一条。那又有什么办法呢?如今朝臣都冷眼看着,但谁也不敢先冒头,这就有愣头青不信邪非往上撞,西北坐藩这显然就是仗着地方远闹腾,不治他治谁?

第2章

翌日宁姝醒了便又被叫到宁老夫人那儿去,陪坐了整日,听宁老夫人从宁府发迹说到她辛劳半生,连带着说宁姝生母多么多么好,自己多么多么中意这个儿媳,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

絮絮叨叨整日,还给宁姝安排喝了各类补品,言外之意便是如今宁府不容易,你消停闭嘴吧。

宁姝原本也做不了什么,闹起来只有自己受苦的份儿,何必呢?还不如在这儿喝点补品听听故事呢。

不过她听的却不是宁老夫人讲的故事,而是宁老夫人身旁那尊釉里红牡丹纹春瓶讲的。

这春瓶头一回发现还有人能听见自己说话,兴头起来说个不停,到最后连宁家府库钥匙藏在哪儿都差点说出来。

宁姝能和瓷器对话,这能力是随着她穿越到这个朝代才有的,大到瓷瓶瓷砖瓷瓦,小到勺子筷搁水盂,但不是每个都能沟通。

她这些年总结了一下,自己大概只能和人手工做出来的瓷件儿沟通。但倘若是装在石灰浆模子里批量做出来的,比如手上的这把瓷勺子,便不能说话。

想来与是否沾染人气有关。

这只是大致的分类,也有例外,比如宁姝床头用来装糖的那个孔雀蓝釉罐,虽是个手工瓷件,却从来不开口。

正因为这样,它是唯一一个“获准”进入宁姝闺阁,睡在她床头的瓷件。

瓷器们虽然有时候吵闹了些,但却十分解乏。宁姝坐在屋子里就和听评书似的,有野史密辛还有坊间八卦,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日子便就没有那么难熬了。

老夫人又留宁姝吃了晚饭,到天都黑透了才将她方走。

宁姝一回自己的房里就受不住抻了个懒腰,对着桌上的孔雀蓝釉罐说道:“我回来啦,小孔雀。”

“姝姝回来了!”多宝阁上一阵人仰马翻。

“她又是先与小孔雀问好的,呜呜呜,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

“因为你太吵了!就连姝姝的闺阁也只有小孔雀一个能进去。”

“那我还是不进去了,我喜欢说话,不想当哑巴。”

“姝姝快来喝汤,桐枝丫头给你温着了。”

宁姝换好轻便的衣裳,将头发随便挽了一下,她不习惯丫鬟贴身照顾,这些年几乎都是自己一人做这些事儿。

正是将笄之年,她脸颊还有着少女的柔嫩圆润,透着一抹娇憨。宁姝的眼睛生的极好,明亮单纯,圆圆的像只幼鹿,透着些许初醒的懵懂。加上这些日子病了一场,人还添了些憔悴的美态。

她拧了软巾擦了把脸,显得愈发水灵。

瓷器们又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今天姝姝出门早,还未来得及和姝姝说晨安呢。”

“姝姝今天也格外好看!”

“姝姝快点擦香膏,一会儿脸要干了,对皮肤不好。”

自行洗漱完毕,宁姝这才坐到桌前,拿起勺子喝了口甜汤。

“姝姝!”有个瓮声瓮气的女童声音响了起来,义愤填膺的:“昨晚宁赵氏这个坏女人和你那个坏爹爹诉苦来着,她说她掌宁府中馈这么些年,奔波劳累尽心尽力,自己却未曾攒下多少银子,如今宁柔许了门好亲事,若是嫁妆不够难免让人瞧轻了去。然后一来二去,她就惦记上你娘亲给你留下的嫁妆了!我呸!这贱人怎么这么不要脸?抢了我们姝姝的婚约还要抢我们姝姝的嫁妆!”

“小孩子不要说脏话。”宁姝低头看向白瓷粥碗,认认真真的说道。

女童哼唧两声,又说:“姝姝你可不能把东西给她们抢了!”

“那是当然。”宁姝说道。

话虽这么说,她却有点发愁。

宁姝原本是个学艺术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在一家博物馆实习,负责瓷器室。来博物馆参观的人并不多,她每日闲着发慌就和瓷器们说说话。

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再到如今实习,成长二十年来她按照社会的标准前行,可谁知道突然之间竟穿到一个古代女童的身上。

那年原主方才十岁,害了一场大病,正逢宁载周岁生辰,哪里还有人记挂着她,身旁只有个桐枝守着。奄奄一息之时,宁姝就穿过来了。

在宁府住了些时日,也是偶然之间,她发现了一个和博物馆里一模一样的瓷件,这才知道不仅仅是自己穿越了,博物馆的瓷器们也跟着穿了,零零散散的洒落在这个世界。

宁姝这几年只找到了三个博物馆的瓷器,搁在自己房间里也算是藉慰乡情。

一个是那位昨夜要教她批奏章的,大家叫他青叔,其实是个明永乐年间的青花龙纹扁壶。

说是扁壶,却足有半米高,突显出永乐皇帝朱棣的基调——皇帝气魄大,瓷器也倍儿大,连上面的龙纹都是明清两代最凶的那种。

永乐皇帝在世的时候十分喜欢这个青花龙纹扁壶,就将它搁在书房案台附近陪自己批阅奏章。时间长了,青叔耳濡目染了永乐皇帝的调调,什么都不放在眼里。

那位声音端庄娴雅的女子全名叫秘葵,是唐代秘色瓷口葵口碗,有着“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的名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