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韩冬一家,倒与杨瑾有些相似,他的父母也是燕京大学的老师,而他与杨瑾又同为燕京大学七七级学生,不过因为他是七七年高中应届毕业生,格外年少,腼腆地笑着,倒像个高中生。
鲁盼儿接过盘子和腊肉,心里感慨这才是知礼数的人家,又笑问:
“我们老家那边不做腊肉,倒不知道应该怎么吃?”
“炒菜或者蒸熟都可以,不过我最喜欢吃腊肉焖饭。”
韩冬笑着说:
“把腊肉切成小丁,再加上胡萝卜丁炒一下,放在米饭里一起焖熟,又省事又好吃。”
杨瑾原与韩冬曾在学校见过,昨晚见面后才知住在一个院子里。
既是同学,自然亲切,便笑着说:
“没想到你竟会做饭?”
“我爸爸妈妈工作忙,我很小就会做饭了,而且还会做好多菜呢!”
韩冬就说:
“不过嫂子做的炸挂面可真了不起——我们也时常吃挂面,却从没想到这样的办法!”
“其实炸挂面并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他。”
鲁盼儿便笑着指向杨瑾。
“真的吗?”
韩冬瞪大眼睛,“没想到你竟然是厨艺高手呀!”
“什么厨艺高手,其实是这么一回事儿,”杨瑾笑着说:
“插队的时候,过年了知青点儿只剩下我一个人,想吃麻花又不会做,就把挂面扔到油里炸,一根根的很脆也很香,就是硬了点儿……
后来她见了,先把挂面煮软放凉再炸,家里人都觉得特别好吃。”
他又指回了鲁盼儿。
“噢,原来如此,”韩冬恍然大悟,“我说挂面怎么能卷起来呢。”
鲁盼儿见韩冬颇有跃跃欲试的模样,便又告诉他,“煮挂面的时间不要太长,面条太软就做不成形了;炸好挂面要立即撒上糖和芝麻……”
“我知道了,晚上就试试。”
韩冬笑着转身,“我先回家了——咦,朱光潜的《歌德谈话录》”他停住脚步,目光牢牢地盯在一本书上丰美正要将书送到东屋,就被韩冬迎面拦住,便笑着点头,“不错,正是朱光潜翻译的《歌德谈话录》”“能借我读读吗?”
韩冬这时抬起头看到丰美,方觉得自己唐突,“我是说,如果可以的话,我想……”
丰美看他的样子觉得好笑,便把书递给杨瑾,“这是我姐夫的藏书,我也是向他借的。”
韩冬又转向杨瑾,“我早想买这本书了,可是一直买不到……”
杨瑾就笑了,“你拿去看吧。”
韩冬拿了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