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样会不会影响市民对我们厂的一些不好的看法,造成负面印象?”赵国光有些不适应如此钢铁手腕,毫不留情面的厂长,说起话来都显得没什么底气。
苏苗苗抬手撑着下巴问:“闹事儿的工人有多少个?”
“大概有二十来个。”
“其他人呢,是都有所意动,还是仍愿意留在厂子里工作?”
“有一小部分人有些浮躁,这些人也大多都是这半年新招聘进来的,老工人都没有怨言,工作都还是很认真。”赵国光特意说了这点,就是想要告诉苏苗苗不要为那些不懂事的新员工而难过,厂里的工人也不都是这样,那些最早跟着她的工人也都还是心里有她,尊敬她的。
而听到这话后的苏苗苗也的确缓和眉眼,放下一只手,敲了敲桌子道:“让那二十来个人继续闹,借他们试探一下其他人的态度,到时候安分守己的工人安排去其他厂房车间工作,至于那些态度暧昧的,就让他们继续看着那些人闹,要是有跟着一起的,就一并开除,”
原本是想让厂长注意事态影响,却不知道为啥会变成要开除更多人的赵国光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他只能讷讷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一会儿就去安排这件事。
“赵副厂长你先等一等,我还别的事情要交代。”苏苗苗叫住赵国光道,“等这批人开出以后,立刻贴出招工通告,将试用期的待遇以及转正后的待遇都写得清清楚楚后,把这些通告贴出去,到时候让大家看看,我们厂的待遇到底是好还是坏。”
说到这,苏苗苗忍不住笑了笑:“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
并不知道在他们来到倭国不过几天的时间,首都的厂子里就已经快要结束这一场大整改的赵小男和蔡平正在努力同倭国这边的华侨协会进行友好的会晤,试图能通过他们来打通倭国副食品的市场。
实际上,在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段时间里,华国与倭国的关系可以是正处在蜜月期,有不少华国人来到倭国进行学习、工作甚至是生活。
华人在倭国这里,算是一大群体,面对赵小男和蔡平这熟悉的口音与面孔,在倭国这里生活的人对他们都十分友好,对他们的产品也都很感兴趣。
不得不说,蔡平的能力是真的很强。
短短两天,他就谈成了一单数量不算小的生意,虽然是卖给这些华侨,而不是倭国人。
回去路上,蔡平忍不住感慨道:“赵哥,你刚在餐桌上跟那些商人说的经销商的概念,我觉得真的是太前卫了!这又让我们谈成了这么一大笔生意,又能利用他们在倭国的人脉,让他们成为中间商,给我们推广产品,你可真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