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刑侦档案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刑侦档案——清韵小尸(162)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叶筝转了下手里的笔:这个也太难了吧,主犯没有确定,我们没有办法获得全部地址,究竟怎么才能够拿到清单,并且迅速反应,把这些地方一起找到呢?

宋文看着投射在墙上的地图,思考得专注,他倾下身,微微眯了双眼看着那一片区域:一定有一些我们还没有想到的方法

那些孩子们,可能有几十到上百人,他们混杂在这城市的几百万人口之中,就像是细小的铁砂一般,毫不起眼。

他们还没找到那块吸铁石,无法把他们全部筛选而出。

杜勇叹了口气:我觉得,鱼娘娘的团伙能够把那些孩子饲养这么多年,还不被人发现,这件事本身十分神奇。

叶筝玩着手里的电子笔道:现在这个魔幻的年代,越是离奇的事情,就越有可能实现。

徐悠悠表示赞同道:打拐办一共才多少人啊,鱼娘娘又狡兔三窟的,再加上他们警觉性这么高,有各种消息来源,说不定还贿赂了官员们,哪里是那么容易被抓到的。

陆司语垂眸沉思了片刻,用手指揉了一下太阳穴:我觉得,可以从鱼娘娘的角度考虑怎么入手。

从犯罪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揣测犯罪者的心理,解开案件的密码,这是他一直所擅长的。虽然眼下的情况并不是刑事案件,但也同样适用。

只要是犯罪者,就有犯罪的动机,犯罪的方式,犯罪的步骤。

特别是这种大型而又持续数年的经营。

陆司语睁开双眼,舔了一下嘴唇继续道:如果是我的话,会把这些兔子洞选在同一区域,相隔不太远的地方。

宋文点头表示赞同:为了方便管理,互相照应。

陆司语的神色越发认真,继续推理道:那些阿姨和叔叔应该是和鱼娘娘有雇佣的关系,她会选择身家不清白的,甚至可能是有前科,难以找到工作的人,进行孩子的教育和照顾。

这一点是根据手上的证词推断得到的,在戴小曼和戴小文描述中那些人出现了一些共同特征。

这些别人不敢聘用的人员,对于鱼娘娘来说,才是安全的,忠心耿耿的。因为他们的出身,因为他们的一些特质,可以把孩子们往她所需要的方向引导。

刑满释放人员有着自己的关系网和特殊的联络渠道,他们口耳相传,归拢于鱼娘娘的门下。

随后鱼娘娘就把一个一个纯真的孩子投入到了自己精心营造的恶人谷,接受恶的启蒙。

叶筝也被启发,继续说:每个孩子根据特长,会有不同的方向,也会有不同的导师。

教导美女的,需要妈妈桑,教导小偷的,需要手法更加娴熟的贼人,教导死士的,可能会是不畏生死的亡命之徒。

而且这些人除了能够在鱼娘娘这里找到工作,出去以后都难以获得这么优渥的生活。自然会对这位鱼娘娘感恩戴德,经过了长期的洗脑和栽培,那些孩子就成为了可以供他们差使的人。

其他的还有什么呢?

陆司语又合上了双眼,把拇指指甲习惯性地放在了嘴边,那么多的孩子,那么多的人,这些兔子洞在城市里会有几个还是十个以上?

孩子们的出身多种多样,被拐卖来的,离家出走的,像戴小曼他们一般无家可归的,他们居住在一起。

他们无疑是害怕被人发现的,因为那些孩子们都没有身份,每一个被抓住以后,虽然供述不出什么,却都会对他们造成损失和一定的威胁,还会引起别人的注意。遇到一次严打就可能让他们数年的心血毁之一旦。

他们非常谨慎,孩子们的居住地和同住的伙伴都经常更换。

除了鱼娘娘,可能下面负责的人都不会知道所有的隐藏地点。

只有那个女人,能够掌控全局。

孩子们需要生活,他们会给孩子们采购东西,衣物,床单,卫生用品,生活用品还有

陆司语忽然睁开了双眼,看向宋文:我想到了一点,不过还没有应正。

宋文心中一动:是什么?

陆司语道:食物,孩子们的食物

这一点,对于陆司语来说,是无比重要的,对于每个人,也是无比重要的。

住所可以更换,人可以封口,很多东西并不那么急迫。

唯有食物,那么多的孩子,那么多的人,每天都需要吃东西。

宋文马上会意:他们的居住场所分散,每一个住处里面有数个孩子,居住环境都是老旧的民房,这样的房间是不适合每日采购做饭的。

叶筝也明白了过来:孩子们每天吃的应该是外卖!不过他们肯定不可能是分别找的外面的店子,那么大批量的点餐送往民宅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宋文继续道:那么他们一定是有一个中央厨房,或者是固定的订餐地。每天自己派人去取餐,才是最为安全的!一旦我们顺着餐厅送出的食物进行搜索和定位,就可以获知全部的地点。

也就是说,其实那些看似隐匿的兔子洞,其实是有一条条的暗线相连的。

徐悠悠在一旁听得激动了起来:真是聪明!那我们去问下戴小曼和戴小文,看看他们是否知道,自己过去吃的是哪一家餐厅的饭菜。

这么分析着,他们终于找到了可行的方向,问题看起来很难,其实只是考虑的角度不同。找到了解题的入手方案,一切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五分钟后,徐悠悠和杜勇从审讯室里出来:问到了,他们每天晚饭会有人去拿饭,塑料袋和餐盒上写的是食德旺,而且几年间,一直都是,从来没有更换过!

这个答案,应正了陆司语的推理。

.

食德旺的老板徐德旺马上被叫到了市局来,那是一位现年五十八岁的干瘦老头,看起来老实,话不多,一被问到就承认了所有的事情。

徐德旺还记得,那是十年前的一个普通冬夜。

那时候,他的店面还很小,等到店子打样,锁门出去的时候,门口蹲了两个小孩,有一个孩子抬起头问他,叔叔你这里有卖剩下的吃的吗?我们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

孩子的眼睛里闪着点点的泪光,像是天上的星星。

徐德旺看着那两个衣衫单薄,浑身瑟缩的小孩,一时心软,把他们招呼进来。温度接近零度,可是为了省电,他的小饭店里早早就关了空调,他只开了一盏昏黄色的小灯,照亮整个简陋的小店。白天的生意还剩了一些米饭,他就加了两个鸡蛋,给孩子们做了一顿蛋炒饭。

饭菜刚上来的时候,孩子们并不敢吃,而是望着他。

叔叔我们没有那么多钱。

没事,这顿不要钱,我请你们。

孩子们这才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吃完了饭,孩子们似乎暖和了起来,有个孩子说,叔叔,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饭。

唉,可惜这个馆子可能开不了太久了徐德旺望着陌生的孩子,忽然有了一种倾诉的欲望,这里地处偏颇,这个小餐馆往往入不敷出,最近妻子生病,女儿叛逆,只有自己一个人忙里忙外,也许过不久就要举家回到老家,另谋生计。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