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朝小相公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八百七十三章 读书人的风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八百七十三章 读书人的风骨

沈运和面前的这位年过半百的学政在聊天,聊的非常愉快。

两人聊天的内容,和贡院内外的事情,一点关系都没有,一位是正三品的提督学政,进士出身,一位是非科举的正四品抚慰使司,一文一武,似乎没什么共同话题。

但是巧的是,沈运身上,还有着秀才的功名,这么算起来,这位学政大人其实算得上他的上官,而两人有这层关系在,更是亲近的很。

两人聊的是关于翻修这贡院问题。

不论是哪一任提督学台,手里都不是特别充裕的,这教育育人是国家大事不错,但是,也是花钱的事,不管朝廷每年拨多少银两下来,总是不够的,哪怕是南京只要的富庶之地,这学台衙门,也是妥妥的清水衙门一个。

夫子庙贡院上一次的翻修大概是在三十年前了,这几十年来,虽然外面看起来依然是端庄肃穆,但是在这秦淮河边,不说破败吧,一副寒酸样总是有的。

而学政衙门即使有钱,也绝对花不到这里来,找南京户部要银子,那更是学政大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里可不是顺天府,南京户部自己都几乎穷的穷得叮当响呢。

可眼下沈运冒了出来,这对学政大人来说,无疑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财神爷。

若是单单论沈运的秀才身份,学政大人是绝对开不了这个口去化缘的,但是,沈运还是海外抚慰使司的使司,四海商行的总掌柜,这样的身份加起来,然后加上这一次学政衙门十分的配合,坚定的站在学子们的这边,对抗嚣张跋扈的锦衣卫衙门,这所有的理由,足够学正大人风轻云淡的和沈大财神提一提这贡院的破败了。

“这个事情,我早就有心了,只是不好主动开口,怕是有人说我效仿子贡赎人之举,那就不叫善行,而叫恶举了!”沈运咪咪笑着,在他心里,凡是能拿银子解决的事情,都不叫事情。

“看看,看看,我就说了,沈运你品德高洁,哪怕是做事,也是以先贤为标杆,若是不明白沈运你的为人的,还以为你沈运是沽名钓誉呢,不过你放心,我绝对不会这么想,而且,这种事情,一次就足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下一次贡院若是翻修,本官还不知道在不在这世间都难说,那是后面的人该纠结的事情了!”

沈运说的这话,有个典故,出自《吕氏春秋·察微篇》。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翻译成大白话,大意就是:鲁国当时有很多战俘在别国当奴隶,鲁国政府为了解救这些奴隶就出台一个优惠政策:如果人们将鲁国籍的奴隶赎回的话,不但可以到政府报销赎金,还可以领赏。孔子的学生颜回在齐国赎回了很多奴隶,而他呢,既不去报销也不去领赏,于是就赢得了人们的称赞。但是孔子却很生气地告诉他,说他的这个举动将鲁国的俘虏们害苦了,以后没有人敢赎他们了。颜回很吃惊,孔子就又说,你颜回是富有阶层,能用大批的钱赎奴隶并不要报酬,但是大部分的鲁国人没有这些钱,如果他们以后赎回奴隶后去报销领赏,那么人们肯定会拿你作比较,从而瞧不起领赏的人;但是如果不去报销领赏的话经济上又负担不起。所以这个政策执行不久就废除了。

这话学政大人一听就明白,所以一边捧了沈运一把,一边又说明,自己绝对不会这么看待沈运,而且,这个事情,不会成为常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