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豪门男妻是副业[重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38)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蹄髈外层的皮肉,处理的再好再不腻,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否则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喜爱的人也会觉得味同嚼蜡。

年轻的女孩子们大多是不点这道菜的,中年男人却不同。菜品一上桌,他就提筷去夹。

木质的筷头陷入蹄髈外皮中,上下汇合,皮肉立断,泛着油花的肉汁淌向瓷盘底部,与浇汁混合在一起。

整只蹄髈,经过长久地炮制,已经从里酥烂到外。瘦的部分也是一拨就与中间的大骨分开,毫不费力。

最外层的皮,在香料和高温的侵染下逐渐变得糯且滑,如同胶质一般。口感近似卤过的猪蹄,既弹又韧,相较之下,调味却又高明许多。内里丰腴的脂肪,稍稍一抿便立即化开,给人无与伦比的满足感。

作为一个肉食爱好者,中年男人在第一口蹄髈下肚后,就已经被这道菜征服。

他一口气吃下半只蹄髈,还要再动筷子,脆爆肚丝就上了桌。

中年人颇感兴趣地喝了口茶,转而去尝肚丝。

这时心态已经跟刚进门时不同了,他不再质疑苏记的水平,内心只想着:在店内客流量这么大的情况下,出餐能否保持高水准?每道菜都有令人惊艳的味道吗?

猪小肚最忌火候掌握得不好,否则口感很容易变软。也忌切得太宽太粗,不好入味。

他夹了一筷肚丝,在青红椒陪衬下,浅色的肚丝挂着油汁,散发出大火爆炒产生的独特香气。入口脆韧,辛辣又鲜香,明明是最常见的菜式,最常见的食材,却组合成了不常见的味道。

很多时候这种内脏类的食材,要么是本身的腥膻压过了调味,要么是调味喧宾夺主盖住了本味,很少有料理得当,既没有一丁点异味,又不失食材原本特点的。

这道菜的处理,只能用恰到好处来形容。

中年人怔怔出了会儿神,忽然叫住路过的服务员:你们是不是新出了什么鸡肉小串?也给我来一份。

他向来是不爱吃鸡肉的,但没准儿,苏记能给他一个惊喜。

一顿饭下来,中年男人把肚子撑得滚瓜溜圆。

他咂摸着嘴,回味最后上来的那道主食,小盅金丝面。

就手心那么大个小盅,跟街边小吃店里瓦罐排骨汤差不多大。端上来的时候里边金黄一片,汤也是金黄的,面也是金黄的。

金丝面尤其细,攒成一个团儿似的,丝缕分明的在汤里晃荡。筷子一转,就立刻散开,挑上来了才发现,比平日里吃到的面细很多。

那真是夹起来都怕断了。中年人对着那个面就研究了好一会儿,猜测可能是就在滚水里过了一遍,随即放进盛出来的汤里渌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么细的面不会因为煮过头而变得糊烂。

他原先以为面是重点,却没想到尝过之后,发现汤更为出色。

本来也就是鸡汤,谁家里不会煲?

可这个汤,比起那些或咸或淡,被其他配料夺走本味的汤品来说,显得又鲜又甜,又浓又香。按照某个地方的说法,夸一只鸡有鸡味,就是对它的最高褒奖。

这汤绝对值得一声夸。

中年人拿纸巾擦了擦嘴,内心一片满足与宁静。

有这种水平的厨艺,偏偏收费这么平价,难怪每天顾客盈门,点评软件上也好评不断了。花普通餐厅的价钱,吃私房菜的味道,谁不开心?

顾客给高分评价,其实是一点都不意外的事情。

近几天,宋闻星一直在关注苏家的动静。

自先前去苏家吃午饭,听苏国安谈到产量不足,不能够供给外国考察团要求的货品时,宋闻星就倏忽冒出一个想法。

他上一次跟苏羽合作,企图联系别的生产商截胡外贸公司订单。当时为了确保符合外贸公司的要求,那批货品全部是模仿苏家生产的,就连规格、外包装都相近。

只要换个商标,完全可以充作苏家公司出产的。

正好苏国安说要找代工厂,宋闻星一想,顿觉这是一石二鸟的好机会。

他可以低价从原厂家那里收购这批货品,再以稍高的价钱的转手卖给苏家。

那批货品积压在原厂家手里,还剩下不少,为了尽快脱手回笼资金,即便稍微压低价格,只要不太离谱,谈成的可能性很大。

而苏家这边,除了可以赚到一笔数额不菲的钱,还可以为苏国安解决燃眉之急。这样一来,获得了他们的信任,也能打探到更多公司的消息。

宋闻星做了充足的准备,打算从苏家拿到货品的钱,便立即引/爆之前埋下的舆论地雷,釜底抽薪。到时候苏家公司声誉尽毁,没有销路,一定支持不下去。

到那个时候雪中送炭帮上一把,等苏国安退居幕后,苏羽接任,苏家的酱料秘方、公司股份等,就都是囊中之物了。

他得到了足够的资源,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堂弟又怎么会是对手?

宋闻星沉浸在自己规划的蓝图里,直到手机铃响。他看看联系人,顿时露出笑容。

苏伯父?宋闻星说。您决定好了?

数日后,晚七点半

晋城市东区某居民楼内,一家三口正围坐在一张方桌前吃晚饭。

多吃点肉,看你瘦的。郝春红给儿子夹菜,望着他吃,满脸幸福。在学校吃不到这些吧?

儿子李聪勖在上大学,闻言抱怨道:学校食堂除了便宜没别的优点,外卖又腻。

郝春红露出责怪的表情,絮叨起来: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外卖要少吃。你知道人家用的什么东西给你做饭?万一是地沟油呢?

李聪勖满脸捅了马蜂窝的表情,苦不堪言。

父亲老李解围道:好了,少说两句。本来嘛,食堂东西不好吃,偶尔点个外卖也没什么。你前些日子不还用那个变质调料给我炒菜么。

什么变质调料?李聪勖问。不怕吃死人啊?

中年夫妻两个对视一眼,郝春红伸手在儿子头上敲一下:你多大的人了,怎么说话没遮拦?

李聪勖自知理亏,默默扒饭不说话了。

这时,背后的电视机传出声音:近日,网络上关于食品安全的话题喧嚣尘上,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也不断有业内人士举报,部分厂家存在一定问题。食品安全向来是民生大事,为了保证老百姓吃得安心、放心,相关部门特地派出质监局工作人员,实地检测网传问题商家的生产环境及产品质量。本台记者全程跟踪报道

一家三口几乎同时扭头去看,李聪勖喃喃道:变质调料?

可不就是这个吗!前些日子网上都传遍了!郝春红饭也不吃了,满脸忧虑。都上总台了,这该是什么问题啊?咱家不会得癌吧?

李聪勖筷子都吓掉了,震惊道:不至于吧?

老李卓有见识,以指点江山的语气对儿子说:怎么不至于?你看看有多少东西吃死了人的?那可海了去了!

李聪勖瞥他妈,示意这也是个口没遮拦的,该敲脑壳了。

但郝春红充耳不闻,仿佛开了什么自动过滤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