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摄政王令朕宠罢不能[穿书]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32)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皇上,是您说要靠自己解决军饷问题的,怎么到头来,还是让众臣们捐银子?郭九尘轻笑一声,若是没有良策,当初又何必夸下海口,若是让鞑靼人知道了,还以为咱们大应都是喜好夸夸其谈之辈。

沈映嗤了声:郭大伴,你这话从哪里说起?捐不捐全凭自愿,朕又没逼你们,不捐就不捐呗,你从哪里来的牢骚,端的像个喜欢搬弄是非的长舌妇人。

郭九尘脸色一沉,正要发作,突然有太监进殿禀报,说是昌平长公主在殿外求见。

众臣暗暗纳罕,这个时候,一个公主上朝来作甚?

沈映转过身走上台,嘴角勾出个讥讽的弧度,长袖一甩,宣!

无数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殿外,不一会儿,一身素衣的昌平长公主带着侍女从殿外走进来,二女手里都捧着一个小木盒。

等到昌平和侍女跪下行完礼,沈映看着台下沉吟着问道:昌平,你此时求见朕,所为何事啊?

昌平双手捧着木盒举高,高声道:臣妹听闻皇兄要征讨蒙古,昌平身为公主,无法替皇兄率兵出征,愿将多年来攒下的积蓄悉数捐出,为大应尽一份心力。

昌平说完,将手里的木盒打开,有官员好奇凑上去看了眼,只见盒子里装的,不过是几张薄薄的银票和十几锭金银元宝,还有一些简单朴素的珠钗首饰,一看就知道值不了几个钱。

看完后不免感觉奇怪,好歹也是公主,怎么积蓄如此微薄?

沈映这时候故作叹息道:昌平,朕自问平时对你重视也不够,你的钱,朕受之有愧,况且就这点钱,对于数额巨大军饷来说,也只是九牛一毛,你还是留着自己傍身吧。

百官们听了皇帝的话,稍一细想,便明白了大概,昌平长公主的生母是高宗不受宠的嫔妃,大应朝又有规矩,公主不得与身份地位较高的世家之子婚配,防止外戚弄权,因此谁会重视一个又不受宠,也没有利用价值的公主呢?

宫里人又惯会捧高踩低,什么事都要银子开路,昌平一个和皇帝感情不深的庶妹,在宫里的处境可想而知有多尴尬。

昌平年纪虽小,但也有身为公主的气度,说话吐字清晰,语气不卑不亢。

皇上,昌平身为公主,的确该为大应百姓的安定承担起责任,昌平并非不愿意去蒙古和亲,若以昌平一人之身,可换边境数十年太平,昌平定然义不容辞!可鞑靼狼子野心,贪得无厌,求娶大应公主,只不过是想以此来试探大应对其的底线,若我朝同意和亲,等于间接向鞑靼示弱,只会令他们往后更得寸进尺,试问是可忍,孰不可忍?昌平就算是死也绝不愿让鞑靼人的诡计得趁!

沈映拍案叫绝:说得好!不愧是朕的妹妹!是可忍,孰不可忍!朕可以不当这个皇帝,也绝不会受蒙古人威胁!

这时昌平身边的侍女也顿首道:启禀皇上,奴婢也有话要说。

沈映大手一挥:准!

侍女打开她手里的盒子,道:启禀皇上,宫里的太监宫女中,有不少人家住在北疆,蒙古人霸道蛮横,时常骚扰边境的村落城镇,很多人的家人都死在蒙古人之手,咱们都恨透了蒙古鞑子。所以听说皇上要征讨蒙古,奴婢们一起凑了些钱财,愿捐给朝廷打蒙古用,祝愿王师早日凯旋!

好、好、好!昌平,你们都起来,你们的心意朕都明白了。沈映起身,连拍了三下掌,望着台下的文武百官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连妇孺奴婢都明白的道理,朕的臣子们却不懂。你们读的圣贤书,是不是只教会了你们明哲保身和独善其身八个字?真不怪人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

百官们闻言纷纷汗颜,羞愧不已地低下头,一个不受宠的公主,一群身份低贱的奴婢,尚且不惧蒙古,而他们这些站在大应权力巅峰的人,却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实在是还不如她们有胆魄。

百官们哪里会想得到,昌平长公主和侍女会出现在朝上,都是沈映安排的。

这些大臣们,自诩读圣贤书,受圣人教诲,一个个自命清高得不行,对付这些人,道德绑架最有效。

朕的朝廷,不肯为征讨蒙古出力,没关系,朕还有百姓。沈映冷笑一声,手往旁边一招,来人,传朕旨意,凡大应百姓愿意资助军饷的,可按捐出的数额相应地免除来年赋税,若是哪个州府募集到的善款超过五十万两,朕可允诺未来三年之内对那个州府,朝廷不会额外增收赋税!另外若是有个人捐的银子超过万两者,可请进宫来,朕将于兴麟苑内设宴亲自款待!立即将旨意传达给各州府,不得有误!

这道圣旨颁下去,他可能会是第一个众筹打仗的皇帝,但再怎么说,总比某些朝代众筹赔款的强。

皇帝的旨意下完,百官们汗流了一脸,这简直是在往他们脸上不停地扇巴掌,很多人意识到要是再不站出来,就没脸继续做这个官了,也不知道是谁先起的头,群臣中喊捐银子的声音不绝。

臣捐三千两!

臣也捐三千两!

臣捐两千五百两,并请求皇上允准臣带兵出征蒙古!

臣也自请出战!不打得那蒙古鞑子服服帖帖,誓不还朝!

好,看来大家还是忠心于大应,忠心于朕的。既然人家都主动说要捐钱了,沈映也没得理不饶人,斜过眼悠悠朝郭九尘看过去,似笑非笑地问,不知郭大伴准备捐多少?

如今皇帝是众臣心之所向,郭九尘也不好让自己下不来台,咬了咬牙,皮笑肉不笑地道:臣捐,一万两。

还是郭大伴大方!沈映扭头朝户部官员站着的方向勾了勾手,户部左侍郎过来,来人,拿纸笔给他,把哪个大臣要捐多少银子一笔笔都给朕记清楚了,下了朝带人去挨家挨户收钱,免得有人赖账。

作者有话要说:划重点,皇帝和公主演戏是对百官进行道德绑架,百官们没有良心发现,是被逼着不得不捐钱。

作者也没当过皇帝,纯粹就是写了图个爽,逻辑不死就行,切勿较真。

写权谋水平有限,接受批评,争取下次进步。

第29章

最终户部统计出今日上朝的八百余名官员共报捐赠数额超八十万两白银。

等到户部统计完后,沈映让户部把他搬过来的那些东西也登记起来,百官连忙齐齐叩首请求皇帝把东西收回,否则真要愧煞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不可。

沈映装模作样地表示自己要与众臣同甘苦,坚持要捐,直到众臣三请皇帝收回成命之后,沈映才勉为其难地答应把东西拿回去。

大臣们要脸,而沈映只要钱,既然都出钱了,那沈映也就懒得再和他们虚与委蛇,真让他把这么多银子宝贝捐出去,他还舍不得呢。

沈映的这招道德绑架,杀了太后和郭九尘一个措手不及,他们只知道皇帝要自己掏腰包凑军饷,本打算只要让大臣拒不配合,皇帝便无计可施,堂堂一国之君总不可能去臣子家抢钱。

但他们没想到上朝的时候会杀出来一个昌平长公主,逼得百官不得不主动掏钱,免得自己被一个弱女子、一群宫女太监给比了过去,那样的话,他们以后还有何面目立于朝堂之上,岂不是遭天下人的耻笑。

太后听说了早朝上发生的事后,气得在寿安宫里摔碎了好几个茶盏。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