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悯从矮榻上下来,起身理了理乱了的衣衫,一言不发地往门口走去,沈映本能地问了句,你去哪儿?
顾悯打开房门,在门口停住脚步,头也不回地道:回房睡觉,就不耽误皇上顾全大局了!说完便摔门离去。
沈映傻眼地望着房门,靠,明明是顾悯他自己不识大体,居然还有脸跟他耍起性子来了?这皇后是能随随便便立的吗?他才刚坐稳江山,要是立个男人当皇后,就等于永远没有了嫡子,那姓沈的那些藩王,还不得天天打他屁股下面坐的这张龙椅的念头?
沈映恨恨地想,也就他这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性子才能受得了顾悯的臭脾气,这要是换做别人当皇帝,像顾悯这种恃宠生骄,屡次不敬君上的男宠,早就被打入冷宫不知道多少次了!
当晚,两人闹了个不欢而散,分房而睡。
第二天早上起来,沈映睡了一觉气也差不多消了,想想其实顾悯也没犯什么大错,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理,不想当皇后的宠妃也不是好宠妃,顾悯只是好高骛远了点罢了。
算了,看在他此番平叛劳苦功高又不求封赏的份上,沈映决定大人有大量不和顾悯昨晚的无礼一般见识,还让太监去传旨封顾悯为贵君。
然而太监领了圣旨出门,不到半个时辰便又带着圣旨原封不动地回来了。
沈映看了觉着奇怪,问:怎么,顾少君出门了?没接到圣旨?
传旨太监一脸为难地摇摇头,支支吾吾地道:回皇上,顾、顾少君他他不肯接旨他说
沈映听得不耐烦,催促地问:他说什么?
传旨太监咽了口口水,回皇上,顾少君说,他不稀得当什么元君、贵君,皇上既不能给他最想要的赏赐,也不用拿这些来敷衍他。
沈映听完,一拍桌子勃然大怒道:简直反了天了他!竟敢公然抗旨!
传旨太监连忙跪下伏在地上,战战兢兢地劝道:皇上息怒,想必是顾少君一时想不开,等他想通了便会明白皇上的一番心意了。
他哪里是想不开,沈映冷笑道,朕看他是猪油蒙了心了!
不过气归气,沈映也不会为了这种事真的降罪于顾悯,毕竟他也受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是一个讲自由讲民主的人,既然顾悯看不上贵君的位分,他也没道理把贵君的名号强加在顾悯身上。
沈映瞟了眼桌上的圣旨,甩了甩袖子,道:把这圣旨拿去烧了,就当没这回事,谁也不许把这事外传,听到没有?
屋子里伺候的宫人们齐声道:奴婢遵旨!
刚用完了早膳,外面的太监便进来通传,说大臣们已经进了府,全都候在书房外面等沈映过去议事。
沈映放下筷子,在水盆里洗了手,一边拿干帕子擦手,一边往书房过去,心里长吁短叹,这一天天的,连个消食的功夫都不给他,皇帝这份工作,难做啊!
在书房里听大臣们讨论了半天的政事,沈映听得是头昏脑涨,两眼发花。
轮到户部和工部的官员,又因为修路修房预算高了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面红耳赤,争执不下时,沈映不经意地瞟到窗外面日头已经爬到了正中,不由得大喜过望,连忙打断了他们的争吵,那个爱卿们,已经快到晌午了,朕就不留各位吃饭了,有什么事咱们明天再议也不迟,你们赶紧都回府吧,别让家里人等你们吃饭等太久。
众臣一看天色的确已经不早了,也不能让皇帝饿肚子,便纷纷行礼告退。
沈映终于耳根能得到片刻清净,不夸张的讲,他都有种再世为人的感觉,正准备站起来,一抬头发现礼部尚书还站在书桌对面没离开,奇怪地问:谢尚书,你还有事吗?
礼部尚书拱手道:皇上,老臣最近时常忧心一件有关大应江山稳固的大事,但不知当讲不当讲。
沈映道:谢尚书,你是三朝元老,朕的左膀右臂,在朕面前,你有事但说无妨。
那老臣就直言了。礼部尚书慢慢道,皇上历经千难万险才得以亲政,如今朝局未稳,正是皇上亟需用人的时候,因此老臣建议,皇上可多纳世家女子入宫,以拉拢世家势力为己所用。高宗皇帝在您这个年纪,膝下已经有两个皇子,皇上您也该早日册立皇后,等皇后诞下皇嗣,大应江山方可稳固万世。
礼部尚书说的句句话都是真心为他着想,沈映岂会不知,后宫与前朝息息相关,权力交错,若他把世家大族的女儿姊妹纳进宫,那他和这些世家大族的利益便绑在了一起,他们会全力拥护他这个皇帝。
他是皇帝,立后选妃这种事不可避免,以前是刘太后不想让他羽翼丰满,所以挡着不想让他和世家大族有牵扯,可现在刘太后已经管不了他了,他可以在京城的各个世家大族里随便挑人。
可沈映又想起昨晚的事,他只是随口那么一说以后会立个女人为后,顾悯就已经开始和他闹脾气了,要是他这时候说要立后,那顾悯知道了岂不是要造反?
沈映在心里叹了口气,面上对礼部尚书笑了笑道:谢尚书所言甚是,但是你也看到了,朕如今暂住在临阳侯府上,朕若是现在提出要立后,若被顾少君知道了,他岂不是要伤心?立后的事不如等到回宫以后再议吧?
礼部尚书摸着胡子凛然道:老臣以为,顾少君若是深明大义,便应该能理解并且支持皇上立后,他毕竟身为男子,又无法为皇家开枝散叶,绵延子嗣,皇上立后,只是早晚的事,就算顾少君心里头不舒服,也该体谅皇上的难处才是,若顾少君反对,这样不识大体的人也不堪侍奉在皇上身侧。
沈映呵呵干笑了两声,谢尚书说得对,那这样吧,就先让有意将家中女儿姊妹送入宫为妃的各世家大族把秀女的画像送入宫,等朕回了宫再做决定,选秀的事就交给礼部负责去办。
暂时也只能先这样拖着了,立后乃是大事,迟早都是要立的,要是他不答应,这些大臣也不会放过他,肯定会天天在他耳边念叨。
礼部尚书见皇帝答应了,于是十分欣然道:老臣遵旨。
然而沈映没想到,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在书房里跟礼部尚书商议立后的事,一顿午饭的功夫,便都传到了顾悯的耳朵里。
彼时顾悯正在北镇抚司里审犯人,听完下属跟他把皇帝和礼部尚书关于立不立后的对话完完整整说了一遍后,生生折断了手里的鞭子。
很好,他在鞍前马后,出生入死地帮皇帝做事,而皇帝住在他家里,已经开始心安理得地计划立别的女人为后了,真是好得很!
当天北镇抚司里受审的人犯全都遭了殃,骨头再硬、嘴巴再严的人也顶不住轮番酷刑的折磨,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知道的都吐了个干净,参与刑讯的锦衣卫们都在私下议论,他们的这位新指挥使顾大人,手段比以前的刘承义刘大人还要严酷百倍,简直就是个活阎王,不,阎王见了他都得绕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