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谁会想要置你于死地?凌青蘅,杜谦仁?郭九尘?这些人死的死,幽禁的幽禁,都对你造不成威胁了啊。
应该有一股我不知道的势力,在我没有察觉的时候渗透入京城了。顾悯饮尽杯中的酒,将酒杯用力拍在桌上,而且很可能已经知道了我的真实身份,否则为什么会偏偏选择利用秦家来向我发难?只要朝廷下令调查秦庸之死,我的身份恐怕就藏不住了。说到此处,顿了一下,严肃地看着凌青蘅,你也要早做准备,说不定也一早有人盯上了你。
凌青蘅无谓一笑,拍桌道:我早知会有这一天!这些人十几年前就用这种肮脏卑鄙的手段害了你我两家满门,没想到十几年后陷害人的本事不消但长,也亏得他们能想出这么阴毒的诡计来!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谁输谁赢还未有定论!凌青蘅利眸微眯,看着顾悯道,事到如今,敌暗我明,但只要皇帝对你深信不疑,胜算就还在我们这边!
顾悯和凌青蘅商议完了事情已经夜深,宫门早已下钥,所以今晚他也进不了宫,便歇在了自己府里,第二日一早,他赶在早朝前,进宫见沈映。
沈映已经起床,小太监正在帮他更衣,顾悯进来后,接过了小太监的活,亲手帮沈映穿衣。
沈映双臂展开由着顾悯帮他穿衣,似昨夜没有睡好,眉眼间还有残留的慵懒,半睁着凤眸,懒洋洋地问:昨儿个晚上干什么去了?怎么没回宫?
顾悯忽然觉得自己昨晚没进宫是对的,若是沈映知道了昨天宫外发生了什么,恐怕昨晚他便不是没睡好,而是一。夜难眠。
顾悯帮沈映穿好龙袍,走到沈映身前,帮他把衣服上的褶皱拍平整,淡淡地道:臣被些杂事绊住了脚,所以没来得及赶在宫门下钥之前回宫。
沈映饶有兴趣地问:何事?
顾悯拿起挂在屏风上的金玉琥珀透犀带,双手伸到沈映腰间替他将玉带围上,语气仿佛闲话家常一般随意,皇上,昨儿个京中发生了两起命案,死了六个人。
沈映按住顾悯的肩膀,微诧道:你说什么?京城里又死人了?这次死的又是谁?
顾悯笑了笑,皇上莫急,臣给皇上慢慢道来
沈映听顾悯说完前因后果,大腊月里头,出了一身冷汗,他紧紧地抓着顾悯的手臂,呼吸有些急促,你说的这些是有真凭实据,还是只是你的猜测?
他有些不敢相信,竟然会有人给顾悯下这么大一个圈套,一个环环相扣,让人防不胜防的圈套?!
世上怎么会有人心思如此阴毒?可光是听顾悯说,他都已经够胆战心惊了。
顾悯反握住沈映的手,想知道是猜测,还是事实,皇上等会儿一上朝便知。
事情过去一晚上,恐怕今天早上那些要弹劾他的言官早就写好了奏本,就等着今天上朝的时候参他,他甚至现在就能想象得等下朝上会出现的画面,言官们免不了群情激奋,慷慨陈词要求皇帝处置查办他,若皇帝不答应,他们便连皇帝一起批判,有时文官们的唇枪舌剑,一点儿都不比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杀伤力小。
他不担心沈映能不能扛得住言官们施加的压力保住他,只担心沈映会不会因为一意孤行要保住他,和朝臣们关系闹得太僵,影响了君主贤明的声名。
沈映垂眸思忖了一会儿,等会儿要是有人上奏弹劾你,朕得想个理由把事情压下来,这事若是追查下去,对你是大为不利。
假如不能替徐舒两家翻案,那顾悯和凌青蘅的身份就会一直是谋逆罪人之后,要是顾悯是徐家后人的身份在此时暴露,便一定会有人说他待在皇帝身边是居心叵测,意图祸乱朝纲。
顾悯伸手替沈映抚平眉间的褶皱,温声道:若是等下上朝弹劾臣的声音太多,皇上也不必为了臣和文武百官对立,弄得君臣关系紧张。
怎么不必?你是因为替朕做事才成为众矢之的,若朕不保你,还有谁保你?沈映轻叹了声,神情有些沮丧,幸好宫外还有凌青蘅可以帮你,朕被困在这皇城里,就算知道那些人要害你,朕都帮不上你什么忙
顾悯深深地看着沈映,皇上相信臣,便已经是对臣最大的鼓舞。
光朕相信你还不够,沈映眉头一皱,好像想起了什么,抬头朝外面喊了声,来人!
朔玉忙带着两个小太监进来等沈映示下,沈映交代他们立即去找那几个他信得过的大臣,告诉那些大臣,等下上朝的时候,若是有言官弹劾顾悯,务必要站出来替顾悯据理力争。
虽然他是皇帝,但他也只有一张嘴,哪里说得过十几个能言善辩的言官,当然得找些帮手。
顾悯帮沈映最后戴上翼善冠,他这双手是舞刀弄剑的手,做这等伺候人的事却也能做的得心应手,而且仿佛乐此不疲,等冠服都穿戴完整,他后退端详了会儿沈映然后又上前帮他理理衣服,扶一扶翼善冠,反复这样好几次,直到沈映浑身上下一点儿毛病都挑不出来才肯罢手,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耐心。
最后沈映都被他弄得不耐烦了,开玩笑地道:平时也没见你多挑剔,这么今天让你穿个衣服这么磨叽,什么时候得的强迫症?
顾悯一眨不眨地看着沈映,眼底涌现出贪恋,好像要把沈映的模样烙印在眼底,臣是怕今日过后,再也不会有像今天这样的机会伺候皇上了。
说什么丧气话!沈映收敛了玩笑之色,拉过顾悯的手紧紧握住,坚定地道,你相信朕,朕一定可以护你无恙,就算与百官对立,朕也一定站在你这边!
第74章
沈映之所以一直留着郭九尘没清算他,一是还要留着他来给徐舒两家翻案,二是怕以郭九尘为首的宦官集团一倒,文官集团便会在朝廷中占据绝对的优势,肆无忌惮地争权夺利。
因为大应朝的祖制,外戚势力被打压得厉害,文官集团势力日益渐长,面对铁板一块的文官集团,皇帝就是个孤家寡人,所以从高宗朝以后,皇帝不得不重用宦官来巩固皇权,毕竟太监没有后嗣,是皇帝的家奴,他们唯一能倚仗的就是皇帝,用起来也放心。
沈映掌权之后,虽然有顾悯在前朝帮他弹压群臣,可锦衣卫到底是军政机构,在朝政上话语权不足,稍有逾越之举,就要被文官攻讦,除非沈映能把士大夫们的嘴都堵上,否则单凭一个锦衣卫尚不足以与文官集团抗衡。
沈映清楚地知道这点,所以近来也在积极地在内侍中挑选机灵聪颖的小太监进内书堂读书学习,以后再委派差事,但他没想到,他才掌权不久,便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地向顾悯发难了。
沈映走进金銮殿,百官们已经分列站好,等他坐上龙椅,百官们便齐齐向他跪拜行礼,接着开始奏事议政。
一开始大臣们上奏的事情还很正常,等到谈得差不多了,太监念道有本启奏,无本退朝,忽然有个御史从言官的队列里出来走到台阶下面,双手捧着一本奏本道:启禀皇上,臣有本要奏!臣要参临阳侯、锦衣卫指挥使顾悯滥用职权、残害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