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尔,红盖头下面传来一声耳熟的低笑和男人低沉磁性的声音:若不是我,皇上觉得这顶花轿今天还能进得了别苑?
沈映挑了挑眉,这倒是,京城第一醋王可不是叫着玩儿的。
确定了是顾悯,沈映也就放心了,他牵着顾悯大摇大摆地进了喜堂,今天是他结婚的大好日子,自然是春风满面,笑意盎然,而一旁的顾悯,虽然盖着红盖头看不见脸,都沈映能感觉得到,他定然也是和自己一样开心。
礼官高声唱道:香烟缥缈,灯烛辉煌,一对新人齐登花堂!
喜堂里红烛高照,一对新人在众人祝福的目光中前后走进门,红衣胜火,珠联璧合。
等到沈映和顾悯两人站到喜堂中间,礼官道:一拜天地!
两人转过身,同时弯下腰,对着门外深深一拜。
礼官又道:二拜先祖!
因为两人的双亲都已驾鹤西去,所以无高堂可拜,于是对着太庙所在西南方的位置拜了一下。
最后礼官道:夫妻对拜!
沈映和顾悯转而面向对方,沈映深深地看了眼盖着红盖头的顾悯,灼热的目光仿佛能够穿透这块红布落在顾悯的脸上,而红盖头下面的顾悯也是如此。
两人于无形中四目相接,凝视着对方,双手举至齐眉,朝对方坚定地深深弓腰拜了下去礼成!送入洞房!
宾客当中顿时掌声如雷响,昌平长公主依偎在驸马林彻怀中,拿手帕擦着眼泪,她作为一路看着沈映和顾悯走过来的人,深知他们能有走到今天有多么不易,真好,皇兄终于得偿所愿了,他得到了一个全天下最爱他的人。
对面的安郡王看得眼眶也有些泛红,站在朔玉身后酸溜溜地嘟囔:本王什么时候也能有和人拜堂成亲的一天啊
朔玉听到后回头瞟了他一眼,扯起嘴角,似笑非笑地道:原来安郡王是想娶妻了,这还不简单,咱家替你跟皇上说就是了,定会帮安郡王择一门好亲事。
安郡王气得直接上手去扯朔玉的袖子,你明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非要故意气我是不是?
朔玉怕人看见,忙低头想把自己的袖子从安郡王手里扯回来,这么多人看着,拉拉扯扯的成何体统!还不快点儿放开
观礼的宾客中,有人欢喜有人愁,只有太子殿下沈怀容一脸纠结,父皇、舅舅母后?舅妈?
啊啊啊关系好乱!他还只是个孩子啊!谁来教教他,他以后到底该怎么叫人啊?!
新人进了洞房,本来该有闹洞房的环节,但沈映不想让其他人看到顾悯揭下红盖头的样子,便取消了这个环节,来观礼的这些人胆子也不至于大到敢去闹皇帝和摄政王的洞房,便自觉地去前院喝喜酒去了。
宫人们将沈映和顾悯送进洞房后都退了出去,房里只留两个伺候的喜娘,沈映从喜娘手里接过秤杆,慢慢挑起顾悯的红盖头,顾悯的脸一点点从红盖头下面露了出来。
只见一顶精美绝伦,珠光宝气的凤冠下,男人的轮廓英挺立体,五官深邃迷人,剑眉星目,依旧风采卓然,虽然作着女子的打扮,却一点儿都不会觉得阴柔违和。
果然,他的君恕,不管怎样,都这么英俊潇洒。
没了红盖头的阻挡,两人的目光毫不避讳地缠。绵在一起,相视一笑,笑容里充满了对彼此的爱意。
两个喜娘嘴里一边说着祝福的吉祥话,一边从他们的发髻中分别剪下一绺青丝,将两绺青丝缠在一起打成一个同心结放在床上的枕头下面,等伺候沈映和顾悯喝完了合卺酒,喜娘们便也退出了洞房,将余下的时间留给两人独处。
坐得有些久了,沈映站起来活动了下身子,故意在顾悯的下巴上摸了一把,促狭地道:怎么样?朕没食言吧?朕用八抬大轿把你娶回来了。
顾悯把头顶的凤冠摘下来,起身放到桌上,这顶凤冠是按照皇后的规制用金银打造而成,镶满了各种宝石和东珠,起码有四五斤重,戴在头上两个时辰,压得他脖子都酸了。
顾悯揉了揉脖子,笑着问沈映:怎么突然想到搞这出?还故意不告诉我。
沈映语气突然又变得认真起来,朕是想通过这件事来告诉你,朕现在可以随心所欲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怀容以后也可以,你不要用他的婚事来算计,在朕这一朝,公主可以不用和亲,皇子也可以娶自己喜欢的人!
顾悯默然地思忖了会儿,垂下眼眸,含笑望着沈映,点头道:好,以后都听夫君的。
沈映被顾悯这一声夫君弄得有些不好意思,嗔怪道:乱叫什么啊。
顾悯将人拥入怀,低头鼻尖对着鼻尖,温热的呼吸喷洒在沈映脸上,故意逗他,怎么,都拜过堂了,交杯酒也喝过了,不叫夫君叫什么?还害羞?
沈映脸颊微红,忽然想到什么,及时举起食指按在顾悯打算亲他的唇上,等等,我还有东西给你!
沈映从顾悯怀里挣脱出来,走到梳妆镜前,打开妆奁从里面取出一张红纸,回到顾悯身边,我知道,你不稀罕皇后的凤印册宝那些累赘物,所以,我准备了这个给你。
顾悯接过沈映手里的红纸打开来一看,原来是一纸婚书,红底黑字,不仅清清楚楚地写着徐景承和沈映两个名字和成婚的日期,还盖上了玉玺。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
有这纸婚书为证,天上人间,碧落黄泉,再没有什么能够将他们分开。
顾悯心中滚烫,沸腾的感动快要从胸腔溢出来,他将婚书小心地摆在桌上,然后执起沈映的双手,哑声道:你总知道,我最想要的是什么,此生能遇到你,是我三生有幸,往后余生,执子之手,与君白头,日朝月暮,两不相负!
第95章正文完
京城里的人都知道,皇帝自从服用过量丹药中毒之后,曾被御医诊断寿数无多,多亏有摄政王遍寻天下名医帮皇帝吊着命,才不至于山河崩,只是这样也只能是帮皇帝拖着一口气,却不能令皇帝身体恢复从前。
忽有一日,有一个道士向皇帝进言,说皇帝体质阴寒,需要一个阳年阳月阳日阳时出生的男子与皇帝成婚冲喜,阴阳调和皇帝病体方能痊愈。
道士所言,听来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可巧合的是,摄政王的生辰八字刚好都属阳,于是摄政王为了皇帝的龙体安康,主动牺牲小我,以男子之身为皇帝冲喜。
而在那之后,皇帝的身体竟然真的一日比一日好了起来,渐渐也能上朝理政了。
其实已经过去这么久,文武百官们早就心知肚明,皇帝根本就没生病,所谓冲喜,也只不过是和摄政王两个人在演戏罢了,可他们知道又有什么用,难道还敢冒着丢了乌纱帽的风险去戳穿皇帝的戏码?
皇帝爱演,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也只能配合看戏,大家一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是了,只要不影响到他们的利益,那皇帝宠幸谁,又有什么要紧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