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牧浩洋一口气出动了两百架战斗机与十六架舰载预警机。
与二十六日的攻击不同,这次没有一架战斗机携带对海弹药,所有战斗机都挂上了空对空导弹。
任务命令也很明确:以扫荡美军战斗机为主,完成任务之后返回印度南部的空军基地。
原因很简单:在二十六日的战斗结束之后,特遣舰队没有南下,而是向北转移了大概三百公里。
因为第三舰队也向南转移了三百多公里,所以两支舰队的距离在二千五百公里左右。
这个距离,已经超出了战斗机的最大作战半径。
为此,空军出动了三十架大型加油机,海军也把二十架电动加油机派了过来,为这些战斗机服务。
当时,牧浩洋手里能够用来执行制空任务的战斗机只有两百架,剩下的战斗机中,部分派出去执行侦察任务,部分则是空战性能不太好的j-33。主要就是,“华山”号等三艘航母搭载的航空兵联队来自太平洋舰队,而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太平洋舰队还没有完全换装制空强化型的j-33。
事实上,在派出去的两百架战斗机中,也有两个中队是普通型的j-33。
所幸的是,太平洋舰队的飞行员都是真正的老鸟,经验非常丰富,部分还是从j-32转飞的j-33。
第三舰队这边,尼克松准将也立即意识到,打击即将到来。
从九点二十五分开始,第三舰队的防空战斗机就陆续升空,最终达到了一百六十架,另外四十架也在航母的飞行甲板上待命。除此之外,尼克松还派遣了两架预警机北上,在第四舰队上空巡逻。
按照他的判断,中国战斗机不会攻击第四舰队。
原因很简单,那架侦察机到达第四舰队上空之后,仍然继续向南飞行,表明它搜寻的目标不是第四舰队。
更重要的是,这架侦察机的目的性十分明确。
也就是说,中国舰队指挥官已经预料到第三舰队会在第四舰队南面,不然不会如此准确的派出侦察机。
至于反击中国舰队,尼克松根本没有考虑过。
事实上,他当时已经确信,中国舰队不在攻击范围之内,因为他在天亮前派出的侦察机在九点之前就已到达最大侦察半径上,而这些侦察机并没发出报告。当然,尼克松派出侦察机,不是为了攻击中国舰队,而是要获得更加详细的战场信息,以便决定该在什么时候离开战场。
可以说,当时尼克松最想做的,就是抛下第四舰队,迅速离开这片危险海域。
其实,尼克松依然存在一丝侥幸心理,因为在他看来,中国舰队不在攻击范围内,也表明中国舰队无法攻击第三舰队,最多拿第四舰队出气。如果中国舰队再次攻击第四舰队,等于帮尼克松解围。
问题是,中国舰队会再次攻击第四舰队吗?
在心存侥幸的同时,尼克松也不敢大意,因为他知道,中国舰队的战斗机肯定能够得到空军加油机支持,也就能适当延长作战半径。只要中国舰队指挥官觉得有把握一举消灭第三舰队,哪怕只是重创第三舰队,也不会理会第四舰队那些奄奄一息的战舰,而会集中全力攻击第三舰队。
如此一来,第三舰队的主要任务就是防空。
当时,尼克松并不觉得这是坏事,因为在他看来,他手里的战斗机,足以应付中国舰队剩下的战斗机了。
打完这一仗,要么是中国舰队力竭撤退,要么是第三舰队撤离战场。
不管是那种结果,对尼克松来说都是解脱,因为这意味着,他再也不用留下来陪着第四舰队等死了。
二十分钟内,尼克松安排的防空战斗机全部升空。
在舰队附近,还有四架预警机,而且舰队里的防空战舰也能指挥防空战斗机,降低了预警机的工作负担。
这个时候,尼克松可以说是信心十足。
如果牧浩洋按照传统方式发起攻击,即让护航战斗机与攻击机保持一比三的比例,尼克松确实有理由自信。
可惜的是,牧浩洋根本没有安排攻击机。
只能说,尼克松准将高兴得太早了,或者太小看对手了。等待着他的不是解脱,而是一场惨烈的战斗。(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