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主后宫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我主后宫 第163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又不是在什么繁华地段的铺子,也只有药材铺子才合适。

等到外祖父一出京, 这店铺的生意很快便一落千丈, 眼看着就要入不敷出了。

所以许义靖根本不是想着什么给她嫁妆, 而是用鸡肋博个好名声才对。

许元姝正想着,外头有了动静, “娘娘,良医正来了。”

甘巧掀了帘子,许元姝看见贺太医进来,她站起身子迎了迎, 道:“贺太医请坐。上茶。”

贺太医年纪不小, 头发花白不说, 背也有点驼了,身上背着个小药箱,行了礼这才放下东西。

“娘娘可是觉得哪里不太舒服?”

许元姝笑了笑, 道:“这倒是没有, 我有一事想请贺太医帮帮忙。”

贺太医急忙站起身来, 道:“娘娘客气了。”

许元姝心里微微地叹息,却也不在铺垫了,直接便道:“我有个药材铺子, 叫做回春堂——”她瞧见贺太医的胡须抖了抖, 显然已经明白这就是原先孟太医坐诊的地方。

“是我娘家给的铺子, 地契现如今在我手上。我虽然对药材铺子没什么研究,不过也知道得有好大夫坐堂,不知道贺太医可有空闲?”

“这……”

许元姝又道:“当然也不只是贺太医,当大夫的,总得多看病人医术才能好,若是您家里晚辈还没找到地方,不如也来我这药铺?甚至王府的良医们,也都是可以来的。”

“王府上上下下主子还没超过十个去,加上丫鬟婆子小厮常随,到现在也就是四百来人,王府的良医所一共两位太医,四个药童——我也是为了王爷好,这点面子王爷不会不给我的。”

许元姝推了推桌上银子,道:“这是一个月的诊金,这事儿我就交给您了……这产业算是我母亲留下来的,我总要好好的把它交到我弟弟手上才是。”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贺太医起身行了个礼,道:“多谢娘娘。”

许元姝长舒了一口气,手一伸,“号脉吧。”

约莫一盅茶的功夫过去,贺太医起身道:“娘娘身子并无不妥,也就不用开药了。”

鲁王府现如今就这么点人,都互相盯着,许侧妃招了府上良医正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除了朱砂,剩下几人的反应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良医正?她才侍寝几天?就是有了也号不出来,这也太心急了吧?”

鲁王爷回来立即听说了这个消息,便到了会宁馆。

八月里早晚已经凉了下来,许元姝今儿穿了一身蜀锦做的衣裳,略显厚重,上头用孔雀蓝孔雀绿等等颜色的丝线加了金线绣的图案,稍稍带着点异域风情。

除了肤如凝脂,鲁王爷觉得这一身趁得他的许侧妃又小了几岁。

察觉到鲁王爷看她的衣裳,许元姝笑了笑,很是自然在王爷面前转了一圈,“绣娘说这绣法叫孔雀东南飞,王爷觉得可好看?”

鲁王爷下意识点了点头,“好看是好看,就是——”他稍稍顿了顿,忽然换了个话题,问道:“你哪儿不舒服?”

许元姝一笑,又把一开始解释给贺太医的话说了,略有点不好意思,“我也是给银子的。”

鲁王爷自己都没察觉到他松了口气,“那就好。”说着话题又转到了衣服上头,“孔雀东南飞寓意不好,这绣得又不是孔雀纹,不如叫碧翠灿金。”

许元姝一愣,头一扭先笑了两声,也换了个话题,“今儿有蟹粉豆腐羹,还有加了蟹粉的狮子头,王爷尝一尝?”

鲁王爷跟着走了进去,“今儿还是淮扬菜?”

“嗯,可惜我不太吃得辣,那个川菜厨子我也想试一试的。”鲁王爷连着在会宁馆歇了十天才又回到书房,梅氏起了一肚子的酸水儿,恩敬容娟两个更是嫉妒得快要发狂了。

“等王妃来,看她怎么治你!”

除了私底下撂下两句狠话,似乎也做不了别的什么了,毕竟身份在哪儿摆着,更重要的是她现在正当宠。

过了没两日,许元姝见了名下两个庄子上的庄头,的确是如张忠海所说,一家看着是庄稼人,一家看着已经像是地主了。

第二天一早,许元姝叫了她名下两个太监来,道:“今后我名下的产业就交给你们两个办了。”

张忠海跟齐平顺两个都是一愣,随即脸上就有了笑容,“多谢娘娘!奴婢一定好好办差!”

其实严格说起来,太监是最好用的,他们基本没有家人,就算是有家人,难道还能对着把他们买了当太监的人笑脸相迎不成?

首先就排除一条里外勾结。

再者他们两个又都是在王府住着,上上下下多少眼睛盯着,捞上百八十两银子看不出来,再多一点都不用许元姝自己出手,旁人就能先来告状。

还有,太监宫女是没法赎身的,就像原先贺妃宫里的太监一样,主子一死,这些太监只能去做粗使的体力活,生了病只能硬抗着。

贺妃死了才三年,她宫里原来十二个宫女四个太监,除了贴身的那个去陵园守陵了,剩下的全在王府里。

十六个人剩下七个,死了九个,不过短短三年时间。

许元姝稍等了等,等他们两个从激动中平复下来,道:“买布匹的商铺今后卖胭脂水粉首饰等等,东西可以从内造府来,另外再去工部下属的工坊里找些年纪大的匠人来,还有,若是你们宫里认识什么人想要寄卖,收一成银子。”

许家的铺子就做的寄卖生意,许元姝索性更近一步,两个太监都点了点头,宫里人的确都是这么赚银子的。

得的银锞子,不犯忌讳的首饰,还有宫女绣的手帕等物,都能拿来换银子,就是匠人得慢慢找。

“那家南北杂货,今后换成笔墨纸砚,另外还有历年的科考的考题答卷等等,我想靠着王爷的关系,这些东西并不难找。”

两个太监也点了点头。

虽然有穷文富武的说法,可是真正算起来,读书人花的银子一样不少。

一本春秋集注要不多要一两银子,一刀普普通通的宣纸也得好几百文,真要用起来,每个月光宣纸就得两三两银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