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到大汉盛华夏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五百五十三章 理想照进现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王廷见到了来莺儿,也只是见到了,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对这个舞台上的主角表示祝贺,这女子那舞台上的表现不输于貂蝉,对于舞台上的表现更是深入人心,想来这女子经历不简单。

王廷做到的只是这些了。

最激动的当然属蔡邕了,这老人让完台陪着王廷祝贺完后,就拉着貂蝉说开没完了,他最关心的是这新颖的剧种是怎么想到的,其表现手法如何,还有那唱腔,那是区别于现在很大的东西,婉转别有一种韵味。

众人都是兴奋的,虽然一也无眠,但已经大获而归,代表们怀里抱着饮酒的餐具走出了会场,也许今天这一幕,不!应该说是这一次代表大会是他们终身难忘的。

他们带着他们的收获返回了,历史赋予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就是他们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实行那匹夫有责了。

报纸的传播速度还是很快的,虽然算是周报,但龙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消息还是通过报纸传向了四面八方,曹操、刘备等诸侯自然也不放过这点,政治上风吹草动他们又怎能放过,特别是其中王廷在一次党员会议上提出的全面实行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时候,曹操就思考起来。

其实曹操和王廷一样也是很注重从寒门提拔人才的,但他还是忽略了一件事情,或者只看到了王廷用人的表像。

汉代用人制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察举,即是官员通过考察向皇帝推荐士人或者下官,被推荐的人当然也是需要考察的,科目很简单:茂才、贤良方正、孝廉等。

所以有时候又把汉代这种提拔人的制度叫举孝廉。

当然一个制度不是这样简单可以说清楚的,比如茂才,举主一般为刺史三公等官员。

被皇帝录用的人才为征,公卿郡守用的吏为辟。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选举推荐官吏的权力基本上属于下面的推荐者,导致皇帝失去用人权,更何况读书资源被大族掌控着,就使得皇帝集权遭到严重破坏,相反那些隐身大族不论朝代如何更迭,总能安然。

当然,这种制度也有好处,是良好废除分封制度的替代者,使得分封制配套的世袭制度无法再延续下去。

察举制度始于刘邦,然后有了具体的科目,汉文帝始令丞相,列侯,刺史,藩国首相等皆有为国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之责,此时察举制度算是达到完备。

由州推荐的称为秀才,郡推荐的则为孝廉。主要考察科目则有贤良文学,茂才,孝廉。被推荐者经过这些科目考试合格后,才由官府量才录用。科目又又分常科(岁科)和特科。

岁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特科俗话可以按照字面理解,就是有特殊才能的人才,比如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道等等。

这样虽然解决了不拘一格录用,但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国人的智慧这这句话上有很好的体现,所谓的才华之人大都被士家官僚所掌握,使得本来为皇帝使用代替分封制度的政策反而带来新的弊病,就是为世家大族所掌握,这就是从隋而至唐那些大族形成的真正原因。

这事有弊端,皇帝也都没有抓,由于他们的阶级局限性,还以为世家大族的支持才是一个朝代稳定的基石。如果真的出个清明的皇帝打破阶级立场,相信一抓从上到下全是腚上带屎的,没有一个世家大族能逃脱。

如此一来使得汉代百姓生活越来越贫苦,而且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依附关系严重,上层建筑和下层基础分裂,社会分裂朝代更替。

经过这次会议,王廷已经把公务员制度稳定下来,同时相对应的文武等级和组织构架也稳定下来。

这倆者是密不可分的,所谓公务员制度,重点还是如何选拔,当然是考试了。

每年一次根据政府缺员,会在各个学府间下发名额考试,当然社会阶层也可以参加,只有考过的才有机会参加第二关面试,面试完后还有试用期,试用期后经过考评,如果通过才算是正式录用为公务人员。

这个制度虽然和察举制度有相同之处,但本质上的区别是公务员制度考不考是由考试人员个人做主,不论出身,试题全部是秘而不宣,公平公正。

现在已经不是世家大族掌握文化垄断了,从幼学到学院每一个级别都有很完整的体系。考上的是完全靠自己的能力,从而打破了以往的弊端。

如今的印刷技术已经非常的先进,最为代表的当然流通这商贾中的信用纸笔了,那是最为科技的东西,代表这这个时代最高的造纸和印刷技术。

同时因为教育体系的完善,各个郡县也出现了一个新店面,店面的名字叫“龙城书店”,凡是龙城印刷出来的书籍皆可购买的到,读书认字不再是世家大族的专利。

别看这些区别,就区分了好和坏,完全打破了文化上的垄断。

所以说现在的世家王廷这里不是没有,有的也是开明之家,那些死硬之家早跑到刘备等人那里去了。

根据公务员制度,龙城组织架构进一步得到完善,老大自然是王廷了,他是军政最终决策者。

王廷以下设三个机构,分别是总党府,也就是党中央。另一个是人民代表会议,还有一个是参务府,白话就是政治顾问委员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