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倭国的卑弥呼的动静王廷是一点也不知道的,如今他正坐在益州王褒的后代家中。
王褒虽然是汉代先贤,但其家后代依旧没落不少,陪坐的是王褒的五代孙王宠和其子王仲。
王廷则专注的看着铺在自己面前的王氏族谱,首页上就说明王褒这王姓的来历,原来王褒的祖先来自于周灵王太子晋,这晋就是王氏的始祖王子乔了。从晋受王姓开始,传至秦代,王族因为战乱才开始分居俩地,以后又开始不断的迁移散叶。
晋的十八代孙叫王离的,生有俩子,长子名王元,次子名王威。
秦乱时,王元居即墨为琅琊王氏,威居晋阳为太原王氏,太原之后自另有专谱。
琅琊自元四传至汉谏大夫王吉为临沂之祖;吉九传至晋丞相导为江左之祖;导十一传至唐石泉公琳,家咸阳为渭南之祖;綝九传至唐黎阳公言,居莘县为大名之祖;言之孙宋晋国公祜,自大名而汴梁,手植三槐于庭,为三槐王氏之祖。
在王褒的族谱里王廷竟然还看到了王翦这位大军事家的名字,不过王廷并没有吃惊。
“终于对上了!”王廷看罢长吁一口气。
族里爷爷说过他们武陵王氏来自于三槐,和王褒确实是一家,但按照族谱来说还是分离的很远了。
这三槐就是前世王廷所知道的山西大槐树,中原山东等地的一些族姓也是从山西大槐树集合并迁徙到中原的。
“拜见族叔(祖父)!”查完了族谱,王宠和王仲不能不拜见了,按照族谱续,这俩人还比王廷小上一辈和俩辈。
“起来吧!吾没有想到武陵王氏终于能和先祖对上,尔等虽苦但依旧秉承先祖遗训守先帝王之志,以后可选族中可造志才入学。”王廷扶起俩人说道。
自己作为人家的叔叔或者祖父辈的,怎么也要表示一番,这只是王廷的一个表态,并不是说他们和王廷成了族人,就可以搭上顺风车直接绕开王廷制定好的公务员制度直接当官的。
“谢族叔!”王宠带着自己的儿子赶忙再次拜谢。
“族叔既然能和祖上血脉确定,不知道祖叔可否让宠召集族人与祖叔一见?”王宠心里高兴,王氏一族又找到了流散各地的族人,而且这族人现在还是名扬天下的王廷王子昌。
“好,你可尽皆联系族人!”王廷不能拒绝他们的提议,见见族人是应该的,不能因为自己是什么身份而忘却了祖宗和族人。
中国人就是这样,讲究血统传续,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虽然血脉间可能远了,但那种相连都被一个姓氏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叶都知道秋后归根,更何况人乎?
“长文,汝派人协助族人吧,并安排一地让吾好好招待失散依旧的族人!”王廷对着陈群说道。
看王家的样子,是没有多少财力招待族人了,看来还是自己出血吧,再说都是招待自己的族人,也没有舍不得一说。
王宠安排其子王仲去联系族人去了,自己则继续陪着这个祖叔及陪同而来的官员。
“不知道祖叔可去拜祭王氏先祖之墓?”王宠是一个文人,知道光对上了族谱不算什么,拜祭先祖的陵墓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当如此!不知祖陵有何祖?”王廷问道。
“自武王祖以来,其后祖先皆在镐京!”王宠说到。
“什么?”王廷一听立刻惊呼了一声。
祭拜祖先怎么和周武王又牵扯进来了?
但王廷转念一想,随即明白了。
王姓来自周朝,周武王自然也是自己的祖先了。
这周武王是自己的祖先了,那牛叉的据说和西王母见过面的周穆王岂不也是自己的祖先了。
王宠知道王廷这位祖叔想到了什么说道:“祖叔,吾王姓来自于姬姓,乃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弃在帝舜时担任农师,号称后稷,教民耕稼有功,分封于邰。商朝初年,他的后代公率族人迁到磁。到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定居下来,逐渐发展自称为周。吾王氏正是从此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