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屿不依不饶:你刷下微博吧。
商陆反应过来了很明显,他在撒娇。
然而由于在前三十年的人生中都疏于实践,他撒起娇来挺不熟练的。
怎么,你在微博出柜了?商陆边说边向床头柜摸手机。屏幕触亮,柯屿又改变主意了:算了,是没什么好刷的。他从商陆手里抽走手机,睡觉。
商陆反倒不想放过他了:有话可以直说。
别扭劲儿被戳穿了,那股别扭也就荡然无存了。柯屿静了会儿,早年间吃药,的确是因为抑郁症。
那时候刚入行,演什么都很失败,虽然面上没什么表示,心里的焦虑也还是有的。公司有合作的诊所,麦安言安排我去看了,是轻度抑郁。
商陆便意识到,那天柯屿也不算全然撒谎。
后来呢?
刚开始吃药不习惯,想吐。有次晚上觉得自己撑不下去了,多吃了几颗,柯屿轻描淡写,略去了为什么撑不下去的细节,闭起眼睛后,脑子里就有了一点画面。
第一次在片场吃,是真的走投无路了,NG了三天,一个网剧男主,演律师,庭审戏。死马当活马医,吃了一把立刻见效,勉强过了。
作弊这种事会上瘾,后来遇到难的戏就吃,那两年完成的戏都不错的,后来阈值高了,我也有意识的不去依赖它,当时在栗山剧组还只是个很小的配角,戏份不细,他也没那么多时间来教我,演技又回去了,观众说我越演越回去就是这个原因。
中间戒过。
柯屿肯定地重复:中间戒过,因为抑郁症好了,戒断反应很严重。
后来怎么又吃回去了?
戒了大概有两年,当男主和重要配角的机会越来越多,不吃药演不了。柯屿顿了顿,那天你骂我急功近利,我承认,那些角色我不想让给别人,也不想浪费。民国剧里的军阀、学者演说家,警匪片里的毒贩,仙侠剧里的什么师尊,时装剧里的总裁,不是每个角色都能有时间、有条件让我去真实体验的。
商陆软化口吻:也算是为艺术献身。
柯屿仰起脸:你是我男朋友,我想跟你诉苦,当我卖惨好了。你听完,要是有一点心软,就亲我一下。
商陆抚着他的脸,深深凝视,垂首吻住。
我不是没有努力过。柯屿再度开口,心口滞闷,重重地呼吸后才继续,工作外的时间几乎都用来看电影。不像你拉片那么快,一部九十分钟的老电影我要花五个小时,看十几遍,才能把一个角色的表演拆解好、记录好,拆解了就是模仿,一边投影,另一边是落地镜,对着镜子边看边模仿,把一些典型的、细致的动作设计靠机械锻炼变成肌肉记忆。
商陆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天花板一团浓黑,他的眼前瞬时演绎出柯屿的表演画面,他夸过柯屿肢体控制精准,以为是他天赋,却不知道每个动作都是成千上万次的输入。他要输入那么多,演戏时,倚靠剧本的解读,他找到恰如其分的经验,继而将之从肌肉记忆中调动出来。
模仿性的演员其实很多,不同的是,他们看过一次便能在脑海中临摹,如同将柯屿那个对镜对片的拙劣过程在脑内虚拟出来,而他不行,便只能靠反复练习来强调。
商陆反复回忆他以前的表演片段,难怪他表演的模式化很重。
你是不是看了很多舞台剧表演?
柯屿呼吸一轻:你怎么知道?
舞台表演和电影表演是不同的。商陆淡淡地说,舞台表演需要放大,电影表演需要的是内在的生命,这句话是夏尔迪兰说的,你应该知道。
柯屿点点头,辰野帮他报过一些表演培训班,都是三大院校里出来的名师和知名演员,他听那些老师说过。
舞台演员全身都在幕前,动作必须准确,必须能够适应任何角色,中世纪的庄园大小姐和侍女都有各自的行、卧、站、立,他们必须准确地传递、放大。舞台剧演员的神情即使是第一排的观众也无法看清,但他必须保证从池座到包厢,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的观众都能明白他在快乐,还是不快乐。
所以台词和肢体的准确、有力就很重要。
确实。电影表演不一样。商陆静下,等柯屿自己接话。
电影表演镜头景别决定了大部分时候,情感和情绪要从脸上的表露。控制表情和眼神就很重要。
是这样,好的演员,眼神一定是有戏的,用最细微的脸上的变化,去传递情感、情绪和故事的变化。
柯屿客观地说:眼神戏模仿不了。
脸部状况和表情是精神上的经验。
又是谁说的?
自己去查。被柯屿在被子低下踹了一下。商陆顺时按住他,别闹你摄入了大量的舞台剧表演经验,好坏都有,现阶段坏处比好处多,但是将来,好处又会盖过坏处。
柯屿心里忽然生出惭愧。
他怎么连努力的方向都找不对?
现在很多电影演员去演话剧锻炼演技。
有所耳闻。商陆略停了会儿,舞台剧的确锻炼肢体语言,但如果照搬到镜头前,就会很浮夸、模式化,看着会滑稽他抚了抚柯屿的头发,不是说你,就算是最顶级的舞台剧演员也会有这个问题。
柯屿笑了笑:谢谢,有被安慰到。
电影表演艺术,在导演艺术的统领之下,演员的表演从本质上来说,也只不过是导演的媒介之一,跟摄影、剪辑、配乐、打光一样,都是服务于最终成片的一环、一种工具。
不好听。柯屿犟道,不爱听。
商陆笑出了声,把人往怀里紧了紧,嘘,别任性,好好听。你要了解到这个本质,才能理解一个导演眼里的表演艺术究竟是什么样的。笼统地分类,一个导演的风格分成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这个你应该懂。栗山老师,是什么风格?
形式主义。
我呢?
一样。半对半错。栗山的确是形式主义导演,我来告诉为什么他钟爱你。在形式主义导演的镜头下,表演的的精湛程度不是最重要的,他的形象、气质、镜头感、氛围感才是最重要的,这些都是你的天赋,所以他坚持用你,至于角色的完成度和对剧情的贡献,他可以靠剪辑和镜头完成,有时候演员发挥得很好,后期都可能会因为蒙太奇的使用而被剪碎这部分明白吗?
柯屿点点头,明白。
形式主义的导演不捧演员,个人风格强烈,观众爱上的往往是导演本人,而不是某个主角。除非人物很出彩。他给你的角色都不错。
但是他也捧出了很多影帝影后。
一个导演的风格是变化的,甚至根据题材有相应的调整,他也有现实主义片子,你回忆一下,是不是现实主义片子时,你挨骂的次数会多很多。
你才挨骂。
商陆失笑,亲吻他的额头:好,你没挨骂,你的栗老师对你最好。
听着有点吃醋。
我在丽江时跟你说过,他对你是一种消耗,指的就是这层意思。
柯屿明白了,就如同他演了很多年,逐渐沦为栗山影像中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一个画面图腾。角色虽然是他演的,但事实上不属于他,只有粉丝才会把这些当做是他的实绩心心念念,在普通观众眼里,只有「栗山」这两个字。
你刚才说我也是同样风格的导演,其实不对。「偏门」这部电影会是两种融合,拍摄上,更贴近现实主义,你可以回忆一下,远景、特写、和长镜头很多,这类镜头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了演员一段完整的演绎空间,所以很考验演技,这是我当时选苏格非的原因,也是你吃这么多药的原因。
是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