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黑科技进修手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4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我就说太夸张了,肯定有问题。”

“这怎么作弊啊?”

“电脑远程操控什么的啰。”

还沉浸在盛明安那神得一批的操作里的津大学子纷纷挤到前面去偷听:“如果不是盛明安,谁才是大神?”

吴顺德正在看许若东的仿真建模,拒绝工作人员的请求。

潘导拍桌,拍摄不能中止,两边观众席议论纷纷,选手们不明所以,场面一时混乱。

而就在这混乱的时刻,张群芳和沈卫国离开位置、穿过人群来到盛明安跟前,工作人员认不出他们,津大雷达专业的学生也认不出物理系教授和金都大学教授。

他们只见到那头发花白的老者指着电脑问:“你刚才用的相位解缠怎么得出这么精确的数据?里面的噪声滤除和条纹信息怎么同时兼顾?”

盛明安:“我用了新的相位解缠算法。”

津大学子:……??

新相位解缠算法?

那个干涉雷达监测里最困难、最容易出错但不得不应用的相位解缠?

那个支撑该步骤的相位解缠算法出现了新的、更加精确的算法?!

老者追问:“新算法哪来的?”

“我算的。”盛明安两手还在颤抖,全身很疲惫:“我这三天时间里算出来的,数学模型就存在d盘里。”

“……”

“!!!”

前排津大学子齐刷刷:“——是不是人!!”

第13章 骤雨[13]

“什、什么叫相位解缠算法?”

有人一脸懵逼地问。

“这得从相位解缠说起,所谓相位解缠就是对去平和滤波后的相位进行解缠处理,从而得到真实相位。insar、就是干涉雷达从监测目标到成像的过程中,需要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insar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干涉sar成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部分还包含了滤波处理、相位解缠、大气改正值等关键技术。其中相位解缠最难、也最容易失败,但它的数据准确性却直接影响dem和dinsar技术测量地表形变量的精度!”

“三十多年来不断有人提出各类解决、改进、改善相位解缠的算法,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精度更加准确的相位数据,从而得到更清晰直观的成像和形变数据!”

“在实际的应用中,相位解缠作为一个嵌入式模块被嵌入处理干涉雷达数据的软件里,这样的话,在雷达软件运作时,就会自动使用该模块处理测量回来的数据。”

“说回相位解缠算法,主要的算法有两大类:路径跟踪算法和最小二乘算法。”

“最小二乘算法是最优类算法,就是精度没那么好……”

balabalabala。

问话的人已经头晕目眩,完全听不懂,只知道所谓的相位解缠算法很复杂、很重要就对了。

“总而言之,”这人意犹未尽的说:“如果盛明安算出精度更准确、更适合应用于实际的相位解缠算法,那就意味着我国现有的干涉雷达技术在这一方面很可能比国外先进!”

这也太厉害了吧?!

旁边的人接着问:“我国现有的雷达技术水平和国际水平相差很大吗?”

“至少在sar对地观测成像这块差了一大截,国产雷达卫星干涉技术达不到毫米形变探测,没有一套自主知识产权的干涉sar毫米级形变测量的成套技术和软件体系,每年花费巨大从别国购买……”说到一半,这名津大学子突然扫去脸上阴云,摩拳擦掌,十分兴奋的说:“所以你知道我们为什么反应这么大了吧!”

“懂、懂了。”

津大雷达工程专业的学子在观众席上激情科普,以至于一开始还不知道新相位缠解算法的人都有了‘它很重要!很牛逼!’的基本概念。

但是这么厉害的新算法出自‘弱智’‘高中生’盛明安之手也太假了吧?!

“那个老人是谁?他的话能信?这是真的吗?”

没人能给出回答。

他们默契的盯着馆内的盛明安和两名老者,纷纷安静下来、屏住呼吸偷听他们之间的对话——

“你怎么算的?”

“基于最小二乘平差,对干涉sar进行噪声消除算法,在兼顾噪声滤除和条纹信息的前提下,建立量化综合目标函数……作出最优滤波的理论技术体系……”

盛明安慢吞吞的解释,借着停顿的档口喘气,便是在精神如此疲惫的情况下,仍然思路清晰而完整的解释了全新算法。

“原来如此。”沈卫国若有所思:“你是不是还改进了大气改正值的算法?”

津大学子:what?

盛明安点头。

津大学子:!!!

沈卫国盯着盛明安:“和国际通用的大气水汽空间插值技术相比如何?”

盛明安想了想,回答:“精确度达到70%。”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