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第447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曲比沙红慌忙拦着:“老板,放着就行,我们自己搬。”

郑国强已经抱着米袋子往里走:“算了,顺手的事,你们哪里的力气。”

他进了厨房门,要放下大米的时候,愣住了。

存放大米的角落里,赫然摆着跟他手上一样的粮食口袋。她们,已经有一袋子有机大米。

回家的路上,陈凤霞一直笑。

搞得郑国强都忍不住开口:“笑啥呀,就不带人家吃点好的。人家好歹也自己挣钱了,买点儿好米吃有什么不对吗?”

陈凤霞笑着摇头:“不是,我就是想起来咱们刚做小买卖的那会儿。你去工地边上卖盒饭,还有印象不?”

“怎么没有。”郑国强一副往事不堪回首的模样,“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发现自己没做生意的天赋的。要不是你做的奶茶和薯条撑着,盒饭都卖不出去。”

陈凤霞笑道:“你当时还说搞不清楚为什么大家宁可花大价钱买奶茶和薯条,味道也不怎样。我现在看到她们自己花钱买高价米,就想到了奶茶和薯条。”

对那个时候的农民工而言,奶茶和薯条是城市的象征。他们竭尽全力将自己所能负担的关于城市的想象都给了暑假里过来和他们团聚的孩子。

于现在的曲比沙红她们来讲,高价大米就是山外面美好世界的代名词。她们要让自己的姐妹吃上这昂贵的大米。这样,姐妹们也就和这座城市建立起了联系。

第353章 专业合作社

在“天价大米”、“出口日本”这些噱头的刺激下,经过媒体不厌其烦地批判风格的新闻报道,白象镇数百万斤“稻香”有机大米居然以诡异到让人惊叹的速度“嗖嗖”往外面出货。

除了团购的,还有人买了回去转手倒卖的,据说销量还不错。甚至连灯市口夜市的寿司店都以自己用的是正宗的有机大米而骄傲。

已经准备桩考的陈凤霞特别担心倒卖大米的人会被执法机关抓典型。她印象当中好心有人因为收购玉米倒卖被判了刑。

苗姐和吴老板听了她的担忧,都下意识地摇头:“不能吧。”

农民挑着自家产的大米到集市上卖,还有大米贩子秋收的时候下乡收粮食都常见的很啊。也没见谁抓他们。

苗姐还开了句玩笑:“要怕也是你们网站怕,—下子几百万斤大米,要是算投机倒把的话,头一个就该算你们。”

陈凤霞吓了—跳,下意识地否认:“这不能吧。”

话虽如此说,但她到底忐忑不安。说个不太好听的话,这个时代好多被以非法经营罪之类的罪名抓起来判刑的商人,过了十几二十年后又被法院重新审核宣判无罪也不是独无仅有。

她也搞不清楚在电子商务如此兴旺的现在,国家会不会收紧口子,严格管理网购行业。毕竟现在购物网站如此之多,没理由后面一下子集体蔫吧,等蛰伏了好几年才卷土重来啊。

陈凤霞越想越慌神,又搞不清楚到底是个什么政策,索性回家问当干部的人。

偏偏郑国强晚上回来的相当晚,晚到陈凤霞都疑心他要在县政府的值班室对付—晚的时候,他才醉醺醺地回了家。

陈凤霞惊讶,赶紧跟送他回来的司机道谢,然后也不扶他上楼了,就让他在客房睡觉。

她搓了热毛巾给他擦脸,嘴上忍不住抱怨:“你们不喝酒就谈不了事?这东西有什么好喝的啊。”

搞得—身酒臭,真是烦死个人。

郑国强苏日娜醉了,但出于亢奋阶段,倒不是脑袋全然糊涂。他咧着嘴巴笑:“成了,我们把人弄回去当村委书记了。”

陈凤霞—开始还莫名其妙,成什么成?听到“村委书记”四个字,她可算回过神。

哦豁,多能耐的人啊,他们上下—心,把人家在大学校园里做工程做得风生水起的百万富翁给忽悠回村里当干部去了。

呵呵,这种好事当然值得好好喝—顿。

郑国强嘿嘿地笑:“那老小子前面还嘴硬呢,实际上早规划好了回村以后要怎么做。他要成立林木合作社,集体种树,不搞小农经济。”

陈凤霞惊讶:“他们自己搞合作社?”

分田到户才十来年吧,真是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郑国强喝了几口蜂蜜水,感觉嘴巴没那么干了,才接话:“嗯,—家一户的搞,产量太低,没有竞争优势。嘿,这家伙,我等着看过两年他的成果。”

陈凤霞还想问问他国家关于粮食收购销售方面的政策,结果他“嘿嘿”了没两声居然直接打起了胡噜,就这么睡得人事不知了。

气得陈凤霞直翻白眼,想要上楼自己睡觉,又怕这人半夜呕吐呛死了,就只好捏着鼻子忍受冲天的酒气,躺在旁边合上眼睛。

就这种睡眠环境,人能睡得踏实才怪。

—直到天色发灰,感觉这人应该不会突然间呕吐了,她才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

结果等她一睁眼,呵,旁边哪里还有人啊。

她赶紧起身出房间,刚好碰上女儿背着书包换鞋准备出门,立刻追问一句:“你爸呢?”

初中生正要去学校上早读课,闻声摇头:“我起来的时候我爸就出门了,说今天要早点赶去村里。”

嘿哟,厉害的这人,昨晚醉成这样,今天居然也能爬起来。得亏小骁有阿爹阿妈照应,不然今天早上她都不放心让这人送去幼儿园呢。

郑明明看到妈妈,还挺关心的:“妈妈,直营店里卖完了大米,后面卖什么啊,难道空着吗?”

陈凤霞摆手:“我也搞不清楚,回头再问问他们吧。”

她简单吃了早饭收拾完碗筷就拎着皮包出门。路上碰到做完早操的山里姑娘们时,阿依莫的姐姐还主动和她打了声招呼:“早上好。”

大概是因为成天和自己的姐妹待在一处,时刻有人教导,这批新来的绣娘学习普通话和认字的速度都比他们的同伴快多了。胆子也大了不少,她们甚至会主动跟小区里的居民攀谈,还教过小孩子唱她们民族的歌。

当然,如此飞跃的进步也有可能是强烈的紧迫感和恐惧感。

陈凤霞其实并不知道她们的具体情况,可是从年龄上来判断,她们基本上都属于她们族人眼中应该结婚的姑娘了。

或许她们的姐妹成功地说服了她们,让她们也想留在江海,而不是回乡里早早嫁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