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尽管谢斐已经十八岁,但还是像个小屁孩一样,见到谢尘宥就扑过来。
她十五岁那年被诊断出白血病,巨大的阴影一下子笼罩住整个家庭,家里人本来就很宠她,在手术过后,谢爸谢妈更是恨不得把她宠上天。
——他们不再学习方面给谢斐施加压力,而且努力满足谢斐的每一个小小愿望。只希望她快快乐乐的生活。
谢尘宥给谢斐拉开车门,让她坐在副驾驶上,顺手揉揉她已经重新长出头发的脑袋。谢斐仰头笑着。
有谢斐在,就算谢尘宥平时话不多,整个车内也是热热闹闹的。
“哥,咱们去哪儿,你的新房子吗?”
“嗯,不过,先带你们去吃点东西。”
“我想先看房子!我们学校同学说燕城的房子至少都十万一平了,燕城一个卫生间都能在咱们县城买哥一室一厅的,还带装修!”
谢尘宥说:“差不多吧,不过,你们现在高二的学生都在讨论这些?”
谢斐今年十八,原本应该读高三,但因为初三那年动了手术,后面陆陆续续的打针吃药,调养身体,休学了一年。
谢尘宥记得,自己高二时候,老师经常鼓励大家‘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数学一定要题海战术’、‘吃饭时候就拿一个单词本,多背背单词’……
主要也是因为当时是2g到3g网络过度的阶段,信息、传媒远没有如今发达。但是比较突出的娱乐活动可能就是听音乐、打篮球。
“唉,”谢斐装模作样的叹了口气,说,“咱妈也说过你当时读高中,就拿了一个只能打电话的诺基亚。现在跟当时完全比不了,大家都可现实——都想着赚大钱。前几年在一线城市搞房地产的人不是都把钱赚了么,房价就成了我们班的热门话题。”
“你们还挺与时俱进。”
谢斐挺了挺胸膛,随后被安全带压制回去,她说:“那可不。哥,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是跟人合租的,对吧?”
谢尘宥:“算吧。”
“我听咱妈说,我做手术花了好多钱,都是你那个合租室友借的。”谢斐看向谢尘宥,说,“哥,你最近买了新房子,搬出去独居,压力会不会很大?”
小姑娘的心思果然十分敏感,她知道哥哥这两年开公司赚了不少钱,给老家把房子盖了,在县城里的房子也买了一套,她看病花的那些钱应该也都还上了。
她还知道,以哥哥的能力,在燕城租一个房子并非难事——可他选择住在那个朋友家里,住了两年,直到最近才搬出去。
谢尘宥挑着说:“合同到期了而已,别担心。”
谢斐原本的确有些担心哥哥,毕竟他们老家离得远,哥哥一个人在这大城市里打拼,能有个交心的朋友再好不过。
——与好朋友决裂的事情她也经历过,心里会十分十分难受。
但她也没有直接问‘哥哥你跟你的朋友闹掰了吗’,而是问他压力大不大。
谢斐担心了半天,没想到只是房子合同到期了。
她拍拍胸膛,说:“我就说嘛!不过,哥哥一定要开心哦!前几天我月考考了全班第五十,妈妈昨天出发前奖励给我一部新手机,以后哥哥如果不开心,尽管给我打电话!”
谢尘宥等着前方的红绿灯,心想,谢斐他们班好像也就五十个人。不过她开心就很好。
谢尘宥答应:“好。”
谢妈妈悄悄给谢爸爸说:“他们兄妹俩还是能说到一起。”
“这就最好了,新闻上整天报道当代青年人心理问题严重,有斐斐给尘宥解闷就很好。”谢爸爸说。
谢妈妈突然想到什么,清了清嗓子,打断那边谢斐的碎碎念,她说:“尘宥啊,你今年二十四,再过两个月到明年就二十五了……你有对象吗?”
谢尘宥:“没有,我暂时不急,妈。”
谢妈妈还想再说什么,但是被谢爸爸拦住了,他们俩这些年照顾女儿照顾出经验,绝不将自己当年的‘遗憾和期待’强加到孩子身上,成为他们一辈子甩不掉的包袱。
谢爸爸说:“那……你现在自己开公司,爸这边也给你介绍不了什么能聊得来的姑娘,你自己留意着,喜欢了就去追,以后是你们小两口过日子的,你喜欢就行。”
顿了顿,他还是忍不住补充:“但,有了对象后,最好是先让爸妈给你过过眼,咱们不要求其他的,人品得正,这样才能把日子过好。”
“知道了,爸。”
谢爸爸看着后视镜里儿子的眉眼,继续说:“现在,那个什么……同性婚姻也有法律保护,你只要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性别不是问题。”
谢斐听了她爸的话,偏头看向自家哥哥,满目错愕。
第7章
谢斐觉得亲爸一句话好像打通自己的任督二脉,她终于知道自己心里一直感觉的不对劲来自哪里了——三年前她生病,父母求爷爷告奶奶的到处借钱,但也只凑了五万,距离三十万的手术费差了十万八千里。院方在很积极的为她申请手术绿色通道,不过能否审批下来还是个未知数。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飞过,谢斐身体日益衰弱。
当时,谢斐几乎眼睁睁的看着父亲鬓边黑发染雪,她偶尔下床去卫生间,能听到母亲在楼道里低声哽咽。
纵然只有十五岁,谢斐也明白,自己这病很要命,不仅要她的命,更要他们这个家庭的命。
她那个年纪,既怕死,又有一种骨子里的天真,觉得死了能变成天使保护爸爸妈妈和哥哥,好像也不算那么可怕了。
所以,一家四口里最淡定的,居然是患者本人。
谢尘宥回来照顾了谢斐三天,看着她每天的笑颜,谢尘宥最后坚持不住,丢下一句“我回学校去借钱”,当天就离开了。
不到一周,谢尘宥拿回来三十万,成功开启手术。
谢斐记得,自己刚出手术室的那段时间,母亲手上从来不离一个小本本,里面记录了何时借什么人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