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段时间,林初月忙得脚不沾地,除了要天天去陈二爷那边的绣铺,和其他绣娘一起思考准备品绣大会,剩余的时间,就都在她的嫁衣上了。
就连那京中的铺子,林初月除了偶尔会看一看账目,其余的事项就没再管过了。
所以这段时间那铺子的成衣定制业务,直接就暂停。
林初月倒也不在意这笔收入,随它去了。
其实这些,都在她的预估范围以内,都算是有条不紊的在进行,唯一让林初月觉得意外,难以接受的是邵砚山。
他居然比自己想象的,要有钱多了。
不动声色的就买下了林初月之前租下的那间宅子,又在靠近槐安巷长安街那边的位置,买下了一座三进三出的宅子。
林初月大致算了算,这没个几千两银子可是下不来的。
就这一事情,她还到和邵砚山说过。
甚至隐晦的提了提,如果他现在花钱这样大手大脚,以后怕是会很穷的,但邵砚山却只让他不用担心。
很快,在看到了那份聘礼清单之后,林初月也确实没有担心了。
那上面的黄金白银绫罗绸缎让她看了,都吓了一跳。
她都不知道,阿砚这样有钱的。
林初月问他,他也只简单说了一下。说是什么,他之前由于微雕挣了不少银子,因着平时也没怎么用,就都存于钱庄里了。
前几年前一位在渝林书院的同窗向他诉苦,说是他兄长做生意赔了不少银子,还想着东山再起,朝邵砚山的同窗借银两,可邵砚山那位同窗刚成亲不久,都自顾不暇,哪来的银两。
偏偏他兄长又实在凄惨,这才无奈向邵砚山诉苦。
原本也就是抱怨几句,想着邵砚山向来寡言少语,倾诉一番而已。没想到邵砚山听了之后,居然就把自己的钱取出来,借了一半给他同窗那兄长。
两人签订了一份分红协议。
那位兄长感激涕零,说若以后他东山再起了,一定不会忘记邵砚山的恩情,还硬要把那分红再提高一成,邵砚山并没有在意这些,甚至并不指望那位兄长能够还自己银两,他只当是自己一时同情心的代价。
只是没想到,邵砚山同窗的这位兄长,这次居然真的东山再起了,因着京杭运河的开拓,他的生意经越做越大,越做越好,甚至还做到那富饶的中部地区去了,让邵砚山分了不少红利。
邵砚山同窗的那位兄长,记着邵砚山的恩情,每年都会以邵砚山的名义存下不少银两,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玉石金器、绫罗绸缎。
甚至去年,那位兄长在海外淘过来的许多新鲜稀罕玩意,也送了邵砚山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