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太守一愣,皇上答应议和了?前面不是一直都不答应的吗?现在势头那么好,若是能一鼓作气下了南昭都城,就是灭国之战了。如此一来,皇上必能名垂青史,这场战役将会成为他的功迹之一,搞不好他这南陵太守,也能有幸在史上添上一笔。
不止是南陵太守,在场的一些文臣和武将们都很意外。
文臣们懵,武将们过了最初的惊讶之后,好些人若有所思。
“朕意已决,单执留下,其他人都下去忙吧。”景熙帝眉目间有些疲惫。
“皇上——”南陵太守还欲再说,却被他的同僚好友拉走了。
出了门,走远了还能听到南陵太守的同僚好友劝他,“知道你对南昭国痛恨非常且立功心切,但战场上的事,你懂吗?皇上说议和必有其道理,咱们做臣子的照做便是……”
衙门内,除了景熙帝和伺候的魏大志之外,下面还站着一位二十出头穿着甲胄的少年郎。
众将士隐约猜出来景熙帝留下少年郎,是想给他开小灶,所以在经过少年时,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哪。
顺宁侯拍了拍他的肩,用口型说了三个字‘好小子’才出去了。
景熙帝没理会群臣的小心思,而是凝眉思索。攻下白雅镇后,他便命令先锋部队就地修整。然后开始综合各种信息,思索了两天之后,通过一些并不明显的迹象,便知这场战役结束的时机已经到来。
“知道朕为什么下令不再继续进攻南昭,而是选择接受南昭的求和吗?”景熙帝凝视着底下的少年将军——单执。
这是他打算重点培养的将领,他打仗很有灵性,走的是奇正相合之道,不会过于死板,也不会太过剑走偏锋。
最重要的是,他才二十二岁,有很大的可能性能成长为一名名将,乃至统领全军的将领。
可以说,大周以武得天下,并不缺武将。但是,军队的传承很重要。他以及他们那一辈的是很会打仗,最年轻的将帅都有三十多了,再往上,要么就是年纪大了,要么就是已经不在了。一旦发现好苗子,该培养就得培养,不能让军事人才出现断层。
单执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末将大概明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