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他的几个研究员见他这么大费周章,打趣地问他:“睿哥是不是处对象了?对象在首都上大学?那你为什么还不留在首都呢?”
陶睿笑起来,“所以这就不是对象。别多想了,只是一位优秀的同志,朋友而已。乡亲们这边我能帮上忙的是请他们帮工,而这位同志,我能帮上的就是鼓励她实现理想。都是一样的。”
几人都不是乱想胡说的,既然陶睿这么说了,他们也就不开玩笑了。不过他们是真的很佩服陶睿,很难找到像他这么重情重义的人了,一直在想方设法地带乡亲致富。
他们做农畜业研究,经常去一些村子,陶睿这个村子是最具生机、最具发展的村子,他们在这里住了好些天,都没感觉到有多贫穷落后。这都是因为陶睿加大了国秀小吃的生产规模,请了很多帮工,连种地养动物都请了人帮工,大家在农闲的时候都有了收入,生活水平可不一下子就提高了。
陶睿带着研究员研究大棚蔬菜,也研究怎样让动物在寒冷的冬季多长点肉,其中保暖就是很重要的一环,如何低价巧妙地控制温度让老百姓都能学会,也是关键所在。
陶睿这研究可不是小规模的,反正这会儿地都空着,他把所有田地都种上了蔬菜。几个研究员劝他,怕他失败了浪费,给他讲做研究要节约成本。但陶睿还是租用了村里所有的田地,还雇了种地好手,按照他的方法来种蔬菜。
山上也养了很多家禽家畜,请了学养殖学得懂的好手天天看着,陶睿简直是把整个村子都当成了试验点。
这样大胆的做法看得几位研究员一阵冒汗,陶睿这是花钱如流水啊。上头拨给陶睿那一点研究款早就花光了,租田、请人还有各种培育花销都是陶睿自掏腰包的!
他们算是知道陶睿为什么陶睿为什么不进组织了,就这特立独行的模样,进了组织肯定不服管教啊,到时候双方都难受,还不如让陶睿这样自由自在,有了成果就报上去,反而更和谐一点。
因着陶睿投入的成本高,几位研究员也就更卖力,不忍心看他一下子损失那么多。结果没想到蔬菜的涨势很喜人,家禽家畜也没死几个,状态很好,他们的热情就更高了,天天不怕冷地跑去查看情况,就算没有明显变化也不厌其烦地记录日记,不错过任何细节。
年底,东北所有村子都闲着没什么事,只有陶睿他们村风风火火的,每天忙碌个没完,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
当然这好事跟陶福一家就没关系,村子里每户人家都有人给陶睿帮工,就只有陶福一家,以及肖丽珍的娘家,是陶睿拒绝的。
他们想去帮工,陶睿就一句话,老死不相往来,再不会跟他们扯上关系。就连陶福家和肖家的田地,陶睿都没租,是全村唯二空下的田地。肖家因此骂了肖丽珍无数次,连娘家门都不许她进了。
陶福和肖丽珍想抱着儿子去哄二老,这个陶睿不管,但他们想帮工赚他的钱,他一分都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