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二百三十六章 解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字尚没有一撇,牛骨还没剃完,屠夫们就被李孟羲已经给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按照之前数次的先例,军中之前抽调各类人才,以做备用。

挑选出的会骑术的一部分人,因为马匹不够,不能成为骑兵,又因为骑术难学,骑兵兵员去当做步兵使用放在阵上厮杀,太浪费了。

而要是把骑兵兵员抽出来之后,又不加管理,散了回去,就等于白浪费了一番功夫。

所以,对包括骑兵兵员,当过猎户射箭水平比较好的弓弩手兵员,还有擅长山地行走有组建山地部队的兵员,挑选出来之后,都单成伍,作为二线部队,被放在中军协助管理民夫营数量众多的民夫。

当时商议出的安置各类人才的方法很完美,一是便于管理和维系这些较为难得的人员,二是,在日常协助管理民夫的时候,每日巡营放哨之类的简单工作也是锻炼。

对屠夫队伍的安置当式,按前边很成熟的处理方法,应该是但编一伍,编入辎重队中的。

其和民夫营分离,口粮补给也和辎重营划在了一起,而因为屠夫们所负责工作的特殊性,平日少有工作的。

因此,屠夫营就能像木匠们那样,能够不停的做东西,不停的挣到粮食。

屠夫营组建起来了之后,大致会是最穷的一营,别人一斤一斤的挣粮食,只有屠夫营,要是遇不到有牛有骡子死,可能半年都干不了一次活儿。

而激赏之法,总有点用处。

农村杀猪的时候,请人帮忙,村里人帮忙杀完猪之后,主家让让帮忙的人捡点肠子啊猪肚啊什么的拿点拿回家去作为酬劳,因为猪肉值钱,人家留着卖钱呢,而猪肚肠子之类的,不好卖,所以,礼节一来一去,帮忙杀猪的人拿点下水刚合适,拿肉就不太好了。

屠宰牲口的话,工作太细太杂了,不能像做板车的木匠那样,每做好一辆板车赏多少粮,也不能像做杂活的木匠那样,把活轮着来做,屠宰工作,有剥皮剁骨剃肉等等工作,不好细分。

所以,量化激赏之法,比如谁剃多少肉赏一斤粮,量化激赏之法,不好用了。

既然精细的激赏方法不好用,那就粗放好了。

就按前世农村杀猪那样,宰完一头牲口,让屠夫们拿点零碎的下水当奖励。

现在不同寻常,灾荒年间,粮食都金贵的不行,又何况肉食,虽然只是一丁点杂碎,但杂碎也是肉,规定每宰完一头牲口,允许拿一点杂碎,屠夫们为了多拿到一点肉食,大概会想着快点干完然后去宰下一头。

如此,激赏的效果还会有,能提高屠宰匠们的工作效率。

和之前所有生产工作一样,不管是编草鞋,编树条筐,还是之后为关羽部做的携行具,为了促进生产积极性,任何一样,都有各自不同的激赏赏额。

激赏之法即要起到足够的激赏效果,又要控制好成本,事情虽小,却不好把握。

当时,李孟羲经过深思熟虑后,结合目前的义军的条件,认为是,每三两天的工作时间,赏的粮食够吃上一顿饱饭,激赏效果就足够了。

即,按一项工作所需的工时和劳动强度,平均两日的工作工时,赏额是一斤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