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头觉得他大概是看不到蓬门小户出身的孩子跟世家子一样占据朝廷的半壁江山,但他觉得终其一生,应该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哪怕……
从地里刨食看天吃饭的农家子,变成有着稳定收入的酒楼账房,那不一样是改变门庭了?甚至可以是本人努力了一下,将改变这件事情交给儿子去做,再到孙子,而非一代又一代的人重复着父辈们的生活。
在翰林院待了半年后,窝头的感触就特别深。
这里是勋贵子弟占了多数,倒不是上头偏心什么的,而是本身能考上二榜进士的,就是勋贵世家多,再通过翰林院馆选……每一届能有一两个出身寻常的翰林官,就已经算是很幸运了。
当然,肯定有人是不服气的,觉得自己的天赋不比那些勋贵世家子差,自己的努力更是远远的超过了对方,但为什么呢?凭什么呢?
而这其中,刘侾是被人谈论最多的。
因为他的探花郎实在是有些名不副实。
以他自身的能耐,成为三榜同进士倒是理所当然的,但更多就算是破格提拔了。偏生,他是头榜三甲之一。
好在那些人只是在心里不服气,还不至于丧失理智跑去找刘侾。可饶是如此,背后偶尔嘀咕两句却还是免不了的。
时间一长,窝头也难免听到了一句半句的。
他没告诉刘侾,因为像这种小事完全没必要打扰到刘侾,人家还有正经事儿要忙呢!
不过,他还是提醒了一脸不忿的人:“几乎每一届都会有平民子弟考上进士,你只看到了你的不公,但你忘了,你的儿子却天生比别人强。届时,若是有人这般嘀咕你儿子,你又作何感想?”
那人收起了不忿,却沉默以对。
“永平王府传承到如今不过才两代,老王爷壮年辞世,何尝不是因为当初在战场上多次负伤的缘故?若是祖上的功绩就此一笔勾销,谁还愿意拼死拼活的努力奋斗?”
“如今的你凭借自身的能耐入仕,自是觉得那些背靠父辈祖宗的人不公。可若是有一日,你官拜一品,旁人却道你的儿孙就该撇开一切从头开始,你觉得这公平吗?”
对方沉默了许久,最终向着窝头作揖离去。
可到底刘侾还是知晓了这个事儿。
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事儿,并不知道说这话的是谁,背后嘀咕的又是哪几位。
刘侾不关心这些的,他只是被窝头的兄弟爱折服了。
“哥!我就知道你比刘修那厮靠谱多了!从今个儿开始,你就是我亲哥、我就是你亲弟了,以后我跟着你混!大哥,请受小弟一拜!!”
窝头:……
突然想打死前几日多管闲事的自己。
说闲话的人:……
跟个傻子计较那么多的自己简直蠢毙了。
第147章
刘侾啊, 他还以为自己终于在多年后又再一次的感受到了兄弟爱,但事实上……
他想多了。
窝头用实际行动告诉刘侾,他其实是跟刘修一路货色。
总结一下就是, 没事儿别来烦我、有事儿你去别人的那种哥!
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刘侾长叹一声, 转身就抛弃了这个刚认的大哥。
啧啧, 像这种倒霉大哥, 谁爱要谁要去!他反正是要不起的。
气跑了刘侾, 窝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翰林院其实并不像外界传闻中的那般, 清闲无聊且地位高。当然, 假如是像刘二老爷那种特殊情况, 自是另当别论了。说白了,刘二老爷的前程已经被限制住了,他这辈子估计也就这么回事儿了。再加上他已经在翰林院里待了几十年了, 里头的形式规矩都已经摸透了, 每年每月每日要做的事情也都做顺手了……
刘二老爷啊, 别人是在某一行拥有许多年的经验,他是用一年的经验混了许多年。
但窝头显然不是。
如果说,当初先帝为了推翻前朝统治,不得不跟八大世家联手,而后又为了压制八大世家,又不得不亲自扶持起四大异姓郡王, 之后为了打压世家和郡王,再一次不得不选择拉拔贫寒子弟……
当然, 最后一个其实并非先帝所为,他已经没了很多年。选择扶持贫寒子弟的,是当今圣上。
刘二老爷注定是无法升到高位的, 当然刘侾也一样。出身好也是有利有弊的,偏刘侾还尚了公主,自是不可能再拥有实权了。
可窝头却正好相反,他就是圣上最想要的那一种臣子。
真正的农门贵子。
别扯杨冬燕跟永平王府的关系,直到今时今日,圣上都觉得永平郡王认干娘一事,只有两个可能性。
要么,就是被害妄想症犯了,觉得皇室终于容不下异姓郡王打算一锅端,所以故意装傻充愣给自己认了个乡下老太太当干娘。
要么,就是……他真的傻了。
刚开始那几年,圣上的比较倾向前一种可能性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圣上愈发觉得后一种可能性更高,毕竟刘侾看着就不太聪明的样子。
甭管怎么说,窝头的前程是由圣上来定的,留在翰林院只是权宜之计,待时机成熟,窝头是绝对会被放外任历练几年的。再往后,当然也得看他的实际能力,假如不能做实事,那一切都是白瞎的,但凡他能力还成,未来的前程绝对不可限量。
换个人就该烦了,也就是摊上窝头这个发自内心热爱读书的人了……
哪怕是窝头,能够静下心来安分的待在翰林院,也是因为有人帮他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