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太太的咸鱼人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34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可王妃就不同了,身为八大世家的长房嫡长女,怎么能连这些道理都不懂呢?

于是,甩锅甩成习惯的杨冬燕啊!

她又遭了报应。

被刘二太太强行拽到了祠堂门口后,她瞅着老母鸡变鸭……哦不,就是彻底大变样儿的祠堂,一时间就非常恍惚。

然而,就连这点儿恍惚都不曾持续太长时间,因为刘二太太就不可能让她就这么待在祠堂门口发呆,而是很快就拽着她走进了祠堂里。

“老太太您看啊!这就是您的牌位!您瞅瞅,这木料您还满意吗?样式呢?上头提的字呢?听说是王爷请了本朝名家帮着誊写的,您喜欢吗?”

杨冬燕:………………

所以,她到底做错了什么,才会被带过来参加供奉着自己牌位的祠堂呢?

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她肯定不会嘴欠提到捞供品的事儿。

看着一旁还在等着她发表评论的倒霉儿媳妇,杨冬燕啊,她开始想念被她无情抛弃在家中的小杨氏。

都是二儿媳妇,孟氏怎么就不像小杨氏那般安生呢?别的不说,小杨氏她好糊弄啊,随便找个由头就能将话题扯开了。再不济给她叫点儿吃食过来,保准小杨氏光顾着低头猛吃了,别说方才谈论的话题了,连杨冬燕这个婆婆都能彻底抛到脑后去。

这大概就是人生吧,永远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

杨冬燕被迫参观了刘氏祠堂,还近距离的仔细观摩了供案、牌位,以及今个儿的供品。

哪怕年前就已经相认了,但长达十年的生活习惯,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要不然也不会发生昨个儿刘侾才刚跟他娘吐槽说,老太太把他坑到了御学里,今个儿刘二太太就火急火燎的命人准备一桌子美味佳肴,打算往祠堂这边送过来。

这一切都是习惯啊!

至于祠堂这边的日常供品,其实是由专人准备的,包括一年四季不间断的新鲜水果以及各色糕点,重点是每天都必须换新的。还有一些额外的供品,那当然是由王妃和刘二太太准备的,像普通的散碎银两、精致的金银锞子,另外便是老太太在梦里亲口告诉两位老爷的特殊用品,像草纸、米粮、木炭、防冻防裂的脂膏等等。

反正就是花样百出到令人忍不住质疑起了永平王府主子们的脑子。

杨冬燕也忍不住冒出了类似的想法。

讲道理,像杨冬燕以前那种敷衍式的做法,其实才是眼下这个年代的常态。多数人家都是不搞这些事儿的,能记得每年清明去给祖宗上个香,七月半好好办个祭祀烧些纸钱,就已经算是比较孝顺的人家了。

更多的,像杨冬燕这辈子所在的礁磬村,那边多半人都在温饱线上挣扎,指望他们记挂祖宗?得了吧,纸钱不得花铜板去买啊?还要使用整个儿的黑猪白羊做供品?不然就是整只的鸡鸭鹅供奉?

哪怕供完了可以自家吃,前提也得是有钱买得起这些啊!

作为既得利益者,杨冬燕以前真不觉得自己是个极品。试想想,整个永平王府不都是她和老王爷积攒下来的?儿孙们哪个不是吃祖业的?王府一年到头便是在下人身上的开销都是大几百两上千两了,给她用一些又咋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