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第一次出摊,甄榛极其重视,连买肉都是亲自去挑拣的。
也是碰巧,到肉铺的时候屠户正在杀猪,甄榛要了最新鲜的五花。刚要离开,就看见屠户将内脏并大肠收拾出来正要扔到地上,连忙喊道:“这位阿叔等等,这些下水是都要扔掉吗?”
那屠户约摸四十左右,身体强壮,脸上还蹭了些猪血,开口却极为和善:“小娘子不知,这些杂碎邻里们都嫌弃腌臜,便宜卖也没人要,吃起来还有股子腥味,扔给家里的黄狗都不愿下口,只能扔了。”
“那你便宜些都给我吧。”
“娘子可要想好了,不然买回去可要遭耶娘骂的。”见甄榛坚持,那屠户也没再多说,只是几乎没收银钱,半卖半送了。
等回到了公厨,阿潼凑上来,看到甄榛手里提的除了肉还有这些下水,顿时便生气了,“娘子是不是那买肉的哄骗你,不然怎么卖这样的东西给你。”
“别看现在不起眼,等我做好了你就知道卤煮的妙处了。”甄榛也不多说,安抚了阿潼便去忙了。
甄小娘子要在寺中摆夜宵摊子的消息早早的就在官吏中传开了,都听说原本要做什么肉夹馍,结果因为工具原因暂时没法子做了。又有眼尖的看到了甄榛提了些没人要的内脏回来,便都觉得这次甄小娘子定要马失前蹄,所以除了上次被甄榛单独开小灶的那几个书吏,几乎没什么人愿意来。
“小娘子做的什么,怎么这样香!”
“是了是了,我闻着比那些大老粗买回来的卤肉不知道要香多少倍,走走走,我们快去尝尝。”
阿潼也有些紧张,早早的便在院子里候着,见有人来了,按着甄榛教的不甚熟练的报菜单:“今日有小娘子用独家法子做的卤肉和卤煮,配着椒香的胡饼,一口下去香的能把你舌头咬掉!”
“阿潼,这卤肉我知道,卤煮是个什么玩意儿?”问话的不是别人,正是那日和甄榛抱怨的那个书吏。
他姓汪,别看他年龄不大,却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饕。说起来也是家学渊源,他祖父曾在翰林院供职,俗话说得好“,非翰林不入内阁”,从这一句便可见其清贵。只是这汪老先生也算是官场上的异类,不求金银,也不为子孙谋利,平日里尽去些街头小巷的食摊。有同僚或是店家问起,便说人人皆写高堂之上的精致餐食,他偏要著一部只有“下里巴人”的街头小吃的书集。因而这位汪书吏从小就跟着祖父吃遍长安,但却从未听过有哪样小食叫做卤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