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凤凰男的宠妻之路(穿书)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1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这世上还真有如此深情的男人啊!

本打算问他国子监的事,温续文想想,还是等几天再问,让他好好调整自己的情绪。

离开兴元府后,温续文的生活及其规律,每晚都会赶到一处县城,找家客栈用膳休息,中午的话,会在外面度过,他们带了全套的厨具和厨子,不怕没饭吃。

其余时间便是看书,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大量的阅读可以帮他提高文章的写作水平,对于写文章来说,内容重要,辞藻也不能忽视。

如此过了几日,李司祈终于想起自己的任务,要和温续文介绍国子监的事。

“国子监自前朝便存在,我朝立国后,重新制订了国子监的规矩,现如今国子监的监生一共有四种。”

“像我们这样,来自府学和县学,得举荐进入国子监的,属于贡监。”

“除了贡监外,国子监还有举监,荫监和附监。”

“举荐是会试落榜的举人,如果能被翰林院选中,也可以去国子监读书。”

“荫监,顾名思义,这些人是朝中大臣的子弟,不过并非所有官宦子弟都可以进国子监,一般来说,能有这资格的,其父辈必定是四品以上高官。”

“最后是附监,他们的情况比较特殊,学问不如贡监,家世比不过荫监,唯一的优势就是家财万贯,他们能入国子监,是因为家中长辈给朝廷捐了银子,不过这类监生在国子监并不多,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

温续文越听越觉得,这国子监和前世的学校没什么区别,贡监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举监是复读生,附监是付费生,荫监的话,没有具体的对应,毕竟前世官员的子女肯定不能明目张胆的有特权。

李司祈的话还在继续,“因为监生有四种,所以监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太融洽,续文要小心谨慎一些。”

温续文颔首,“多谢表哥提醒,我会记住的。”

关系当然不会融洽,在前世,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打心眼里看不起付费生,认为他们是学校的蛀虫。

而付费生也不屑和好学生为伍,他们家里有钱,超八成的都要出国留学镀金,回来就会接管家里的公司,没准这些好学生还要给他们打工呢。

温续文猜测,国子监内矛盾最大的应该就是贡监和荫监,因为这个世界,有权的人权利更大。

至于举监和附监,各自依附于贡监和荫监,毕竟他们的人数最少,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

不过矛盾,也就只是矛盾而已,估计就是两者互不往来,根本不可能撕破脸皮,毕竟他们待在国子监的时间不长,入仕以后还要在那些荫监的长辈手底下讨生活。

心里再不屑,也不可能表现在表面上。

第40章

丰朝立国以来, 科举并非唯一进入仕途的途径,这国子监便是另一条途径。

国子监的监生在毕业后,可以通过考核或者举荐进入朝堂, 只是担任的官职不高,而且也没有科举入仕的官员根正苗红, 升官前途不大。

但是对于那些有父辈荫护, 就想混吃等死的人来说, 国子监正适合他们,在里面读两到三年书, 出来混个闲职, 不影响他们吃喝玩乐,还可以领着朝廷俸禄,何乐而不为。

这也是贡监瞧不上荫监的原因, 他们的志向不同, 有如此好的家庭背景,却不知努力,怎能不让人唾弃。

国子监对于温续文,目前来说有两个好处。

第一,县学和府学的先生学识有限, 国子监的各位博士皆是博学多才之人, 对他帮助更大。

第二,便是监生可以直接参加乡试, 不需考核。

朝廷有规定,县学和府学的生员若想参加乡试,必须参加在乡试前一年举办的科试, 科试成绩同样分为六等, 只有考中头等和二等的生员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但国子监的监生不一样, 他们不需要考核,直接就可以参加乡试。

而且不仅是贡监,那些没有功名在身的附监和荫监也可以参加,这便是国子监监生的特权。

只是他们很少有人会真的利用这个特权,毕竟科举考试可没人给他们开后门,都知道考不中谁愿意去尝试。

第二个好处对温续文作用不大,他要是连科试考核都过不了,乡试肯定也中不了,他看中的是国子监的博士,那些可都是名师。

......

一个多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温续文在路上,偶尔和李司祈聊天,大多数时候都在读书,倒是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待他看到盛京绵延千里,高大厚实的城墙,才恍然:原来他们已经到了盛京。

马车刚到城门口,就被拦了下来,原因是后面那几辆装货物的马车需要检查。

进城是有城门税的,但这只是针对商人,普通百姓并不需要交。

温续文和李司祈把朝廷给他们发的国子监录取通知书给城门的守卫一看,马上就被放行了。

顺利进入盛京,温续文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暗叹原来这就是国都,果真不凡,不论是繁华程度还是建筑规格都不是兴元府可以比的。

温续文和李司祈都没来过盛京,等刚才的兴奋劲儿一过去,两人就迷茫了,看着热热闹闹的街道,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不是说有人会接他们吗,人呢?

下一刻,一个矮胖的中年男人仔细打量了他们几眼,走上前来,小心询问道:“请问两位公子可是李公子和温公子?”

温续文一听就知道,这应该就是李成业说得会接应他们的人。

“正是,敢问阁下便是舅舅派来接我们的?”

中年男人见没认错人,连忙恭敬道:“表姑爷折煞小的,叫小的老吴就成,小的得老爷信任,在这里帮老爷看院子......两位少爷舟车劳顿,定然劳累,还请随小的移步去住处歇息。”

温续文点头,“尽管头前带路。”

李家的宅子离城门口不近,马车又走了小半个时辰才到,确实是个小宅子,只有两进,听说是两年前才买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