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要继续优秀给谁看呢?
家人在时,他以为自己的荣耀感,来源于许许多多亲朋好友或是陌生人的羡慕,家人走了,他才发觉自己优秀的动力,仅仅来源于让自己的家变得更好。
仿佛是上天可怜,以另一种方式,让家人回到他的世界,一切都没有改变。
可韩皎变了。
他从前是很有些书生意气的少年,跟爸爸的性格或多或少有一点重合,而现在,他坚决不要成为爸爸那样的人,不会那样凭着一腔热血跟人正面开战。
韩皎确实有入阁拜相的野心,但会以更加柔韧的手段谋划未来。
只有先站到那个位置,才有足够的力量保护家人,保护弱势者,像父亲的理想那样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为此,他宁可不做传统意义上的君子。
三姨恨不得亲手喂韩皎喝羹汤,怎么看这孩子都顺眼。
韩太太在一旁满面笑容,并不介意自己的儿子被别人惦记,因为儿子是别人抢不走的。
饭桌上,两家人家长里短,谈多了就,容易有攀比炫耀的调调。
韩太太的大儿子韩皎已经没什么吹嘘的必要了,她这两年,就喜欢跟人吹嘘小儿子韩墨,恨不得人人都觉得她又生了个神童儿子。
三姨也是个普通老百姓,她眼红姐姐家崽子也不是一两天了,如今听姐姐连小儿子背下一首诗。都要拿出来显摆,免不得也有了斗志。
她笑咪咪提起,苏州那边的丝织商人,今年想在京城开家新铺子,送了不少好货给京官。
那可是贡品苏绣,贵比金玉,市面上捧着银子都买不着呢。三姨道:要说我就嫉妒二姐这一点,咱老百姓求之不得的奇珍异宝,您家里坐着,就有人上赶着往您手里送呢。
哪有人送我什么贡品?听都没听说过。韩太太对于这些奢侈品早不抱希望了。
不会吧?三姨惊讶道:听说工部郎中都人手两三匹呢,咱姐夫大理寺四品大员,他们敢漏送了?以后不怕吃官司?
韩太太一愣,没藏住失态,立即看向丈夫。
韩老爷一皱眉,避开妻子询问地目光。
韩太太顿时满心失落,脸上依旧无所谓地笑:哪怕看城门的士兵都人手一份,也轮不到你姐夫摸一下啊,人家巨商早摸透了,能图他什么?
三姨娇嗔道:姐,你就别跟我这儿藏着掖着了,好东西拿出来,给咱见识见识,我阿皎这么好的孩子,我都忍着没抢你的,还能抢了你两匹好布料不成?
韩太太不自然地笑了笑,转移话题道:吃你的罢。
我
咳咳三姨夫赶忙用咳嗽打断妻子的唠叨,韩夫人这反应,显然是真没收到礼,继续说下去,韩老爷的脸往哪里搁?
但这时候闭嘴已经晚了,三姨两口子一走,韩太太就开始埋怨:连商人都敢不把他这大理寺二把手放在眼里。
几时才能抬起头做人呀,阿皎,娘就指着你了!韩太太故意跟儿子面前说给丈夫听。
少两匹布,咱家头都抬不起了?韩老爷就知道今儿这顿数落又躲不过了,但不肯让步。
一场夫妻争执眼看就要开始了。
阿墨抬起头啦!阿墨抬起头啦!一旁五岁的小韩墨,把胖脑袋都仰平了,兴奋地想引起全家人注意,并对亲哥发起挑战:哥你能这样抬头吗?
韩皎怕这小胖子扭了脖子,立即漠然泼冷水:不能,哥留着脖子还有用。
你能吗爹!韩墨仰面朝天,螃蟹一样走到父亲身旁,发起挑战。
韩太太噗嗤一声笑出来了,这时候又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两个儿子都这么可人疼。
一场家庭战争就这么被韩墨无意中化解了。
韩皎心里却还是心疼妈妈,他觉得自己成年了,就有改善爹妈生活质量的责任。
但如今他只是个庶吉士,古代官场靠排资历升上去很慢,是不是该尽早开始积攒人脉呢?
最重要的还是燕王那棵大树。
虽然他知道投奔燕王最安全的时间还没到,但如果等到那时,燕王已成气候,他这么个没有任何资历的小人物,能获得燕王的重用和信任吗?
或许,近期燕王面临的那场诬陷风波,就是他崭露头角的时机。
雪中送炭当然比锦上添花好太多。
可这么做,风险太大了,他还没有足够的根基,去站队。
次日准时到翰林院点卯,韩皎怀揣琢磨了一夜才写出来的策论,却发现一个大问题。
他要怎么把这份家庭作业送给谢夺呢?
离卯正还有半个时辰,韩皎坐立难安,又不好咨询同僚,只能悄悄去问打扫院子的太监。
奴婢只打扫这三大殿的院子。小太监嗓音尖细,指了指从文渊阁到传心殿的距离,告诉韩皎:南三所不是咱能进的去的地儿,大人要递话,得找刘公公。
韩皎觉得这太监说话嗓门跟打雷似的,吓得他用手势按了好几下,都没能停止太监把话喊完。
被院里的同僚们听见了,又不知该怎么议论他。
韩皎低头走回值房。
陈元桥不负众望,立即发来了贺电:韩大人大清早就赶着去给皇子们请安啊?怎么能让太监代为传话呢?您不如亲自站去三座桥南门等着,殿下迟早要出来的不是?
韩皎随口回答:不是我赶着见殿下,是殿下昨日托我办的事,要尽早答复。
殿下托你办事?哈哈哈哈陈元桥转头跟周围的同僚重复道:他说殿下托他办事!哈哈哈哈哈哈
周围笑声一片。
韩皎懒的争辩,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把作业送去南三所,他虽然是代写好了,但是字迹跟谢夺不一样,肯定得在上学前让那小子自己誊抄一份,晚了就来不及了。
正琢磨着,外头忽然疾步走进个太监。
看穿着,是高品级的太监,应该是在后宫主子身边伺候的。
值房里瞬间安静下来。
诸位大人早。这太监态度和善地对众人笑了笑,颇有翰林院掌院学士视察下级的气势。
这些内官实际权柄可比翰林院上级大多了,六部官员都不敢怠慢他们。
一群庶吉士刚入官场,还没有官员们随机应变的交际能力,一个个温顺地对那位大太监打了招呼,也不敢进一步寒暄。
众人心里都在猜测这大太监来翰林院所为何事,就见那太监巡视一圈,慈和地询问:请问韩皎韩大人在吗?
二十多双目光刷地看向韩皎。
韩皎茫然抬起头,缓缓站起身:公公找我有事?
大太监满脸堆笑脚下生风迎上前,和和气气地开口:是九皇子殿下着奴婢来取个物件。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