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冉,大昱百年簪缨之家的长房嫡女。
徐家世代出文臣高官,皆是惊才艳艳,才高八斗之辈。
徐冉的父亲徐经纶,是徐家青出于蓝的代表,未及弱冠之年,便已经得了大昱第一才子的称号。
才子配佳人。
徐经纶娶了大昱的第一美人,老镇国公的小女儿——冉苒。
男才女貌,门当户对。
徐经纶和冉苒这一对神仙眷侣,羡煞旁人。
只可惜,冉苒不止是美人,还是个病美人。
红颜薄命,冉苒烟消玉陨时还不满二十岁。
徐经纶痴情,竟然为早逝的妻子殉了情。
夫妻俩留下尚在襁褓里的女儿徐冉。
痛失爱女的冉老夫人将徐冉抱在了身边养着。
可惜命运弄人,徐冉还不满三岁时,跟随着冉家人回乡祭祖,竟然走丢了!
“一晃十七年过去了,老身都不敢奢望在有生之年还能找到冉丫头。”说罢,冉老夫人抹了抹眼泪。
“您的意思是,这桃木簪是徐冉的?”郝甜试探地问,其实她在白日上午,从县衙师爷那,就已经打听到了有关徐冉的事情。
昨晚闹那么一遭惊心动魄,郝甜肯定要更加详细地摸清冉府与徐府之间的关系。
徐冉与徐丞相,都是出自那个百年簪缨徐家。
只不过徐冉属于嫡系,而徐丞相是庶系。
徐冉的父亲是情种,她的爷爷也是情种,从徐冉往上数三代,都是人丁凋零,一脉单传。
所以,徐冉所属的嫡系这一支,传到她这里就算是断了根。
这些年徐冉毫无音讯,除了冉老夫人这一派还在坚持着寻找,徐家那边的人都已经放弃。
嫡系断了传承,庶系自然也就有了机会上位,徐丞相是徐冉爷爷的庶弟的儿子,在徐家宗族众人的推举下,当上了徐家的新家主,徐家百年根基,人脉甚广,他也是因此,在官场上一路晋升,坐上了丞相之位。
镇国公府与徐丞相府水火不容,也是因为徐冉。
因为徐冉的走丢,疑点重重,冉家人怀疑是徐丞相从中作梗。
所以这些年,明里暗里,两府来来往往的争斗不止。
“这桃木簪,是冉丫头的父亲所做,原是与我女儿冉苒的定情信物,一人一支,所以还在上面刻了字,后来冉丫头出生,取名徐冉,女婿就稍稍改动了这一对簪子,再合二为一,送与冉丫头。”
“因着桃木能辟邪,冉苒绣了个小荷包,将这簪子装了,系在冉丫头脖子上,以保佑冉丫头平安。”
冉老夫人解释了桃木簪的由来。
难怪小老太了解这簪子的秘密,还能熟练地拆分与合并。
郝甜终于知道她先前感觉到的不对劲在哪里了。
缅怀了旧事,冉老夫人拿着帕子擦干眼泪,她看向阮氏,郑重地道:“冉丫头走丢的时候,也还戴着这支桃木簪,郝夫人,请你如实告诉我,这桃木簪,你从何而来?”
“我……”阮氏迟疑起来,她看了眼郝甜,又立马转过视线,也不去看冉老夫人,而是看向屋子里的香炉。
香炉里燃着安神香,青烟袅袅……
“郝夫人,事关我的小外孙女,请你告诉我。”冉老夫人的话语里带了哀求之意。
郝甜觉得这个小老太似乎顷刻间衰老了许多。
失散多年的外孙女,冉老夫人一直在坚持寻找,以前没有一点儿蛛丝马迹,她都不放弃,眼下找到了这一支桃木簪,那她更加不会放弃了!
“阿娘,您就把您知道的,都说出来吧!”郝甜也帮着冉老夫人做说客,她实在不忍心看到这腹黑的小老太如此凄楚的一面。
阮氏看向郝甜,欲言又止。
“阿娘,您是不想让我知道么?我可以回避的。”郝甜察觉出来了,阮氏的欲言又止是顾及着她。
如果是不想让她知道太多,免得再次惹祸上身,那她回避就是。
如此一想,郝甜站起身来,抬脚就准备往外走。
“阿甜……你等等,我不是不想让你知道,只是……”阮氏也不好怎么表述她的纠结。
“郝夫人,你是否是有什么后顾之忧?”冉老夫人也察觉出了阮氏有着莫名的纠结,“你放心,你只管说出实情,今后要是出了任何问题,我镇国公府都替你们担着!”
冉老夫人这霸气侧漏的一句话,确实很有镇国公府的风范。
“我……我不是担心这个,哎……”阮氏长叹一声,“也许听我说完,你们可能才会理解我的心情。”
“那你先说。”冉老夫人出言鼓励。
阮氏又不由自主地看了眼郝甜,幽幽道:“其实这簪子,是阿甜的,十七年前……”
十七年前的开春梅雨季,花醴县爆发了一次小范围的伤寒流感,郝家二房一家,除了因练武而体质好的阮氏,其余的都中招了。
阮氏会医术,但奈何整个花醴县因病患太多,药材供不应求,家里那得不到足够药材供给的几个病患,病情时好时坏。
一天夜里,家里的几人又是高烧不退,药材耗尽的阮氏不得不连夜去镇上求药。
返家的半路上,阮氏碰到两个鬼鬼祟祟的年轻汉子,她当时急着回家,也就没多留意。
路过一个水塘,阮氏隐约听到一阵压抑的声响,她寻着声源,借着月色看到水塘上面“咕噜咕噜”地冒着一阵泡泡。
福至心灵一般,阮氏鬼使神差地抽出腰间的长鞭,往冒泡的那一处一捞。
竟然捞上来一个小女娃!
小女娃的嘴里被塞了布条,双手双脚也被绳子绑住了,并且,她的脚上还被绑了两块大石头。
得亏阮氏的鞭子够长,她的臂力够大,而水塘的水不深。
不然……
阮氏救下了小女孩,而她着急带药材回家给家人治病,所以就先将小女孩带回家,准备事后再去帮小女孩寻找家人。
小女孩落了水,染上了风寒,阮氏将自己孩子的药,分了一半给小女孩。
风寒是大病,严重的时候足以要人命。
阮氏的孩子没能挺过来,但小女孩挺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