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末之大国崛起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四百二十八章 大修铁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随着铁路的快速延伸,浙南和福建开始逐步连为一体,慢慢发挥出几个港口联动的优势,再加上李伦的剿匪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让地方日益安宁,工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朱聿键将心思都扑在了对福建的建设上,对于这里的发展他没有将视线盯在粮食生产上。福建多山少地,并不适合种植粮食,当初在浙南开垦大量山坡地种植土豆和红薯,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朱聿键封地中的粮食生产任务,已经更多的被夷州岛和朝鲜承担,这就让他能够腾出手来,在福建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了。

首先是福建处于北回归线附近,气温高湿度大,最为适合茶叶的培养,因此朱聿键在这里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和育种改良,希望以这种利润高的产品,与欧洲人贸易获得资金。

除此之外就是矿产了,福建马坑的铁矿就相当有利用价值,足以通过铁路运送到三门。实际上整个唐王封地内,都没有能够大规模开采的煤矿,唯一被朱聿键所控制的产煤区,恐怕就只有北海府了。可是依靠现在的海上运输,运送煤炭成本太高了,最好还是就近解决。

萍乡的土地大部分都被买了下来,煤矿已经可以投产了,不过运输问题仍然亟待解决。修建一条从萍乡到三门的铁路自然是最好的,不过朱聿键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修筑铁路线并不轻松。

因为江南水系发达,修建这条铁路需要建设大量桥梁,成本是非常高的。另外火车行驶的动静太大,有人对此非常害怕,认为是什么妖魔鬼怪。

朱聿键琢磨着,要在报纸上大肆宣扬一下修铁路对提升生活水平的好处,最好是多编一些小故事,让说书先生们却四处传唱,慢慢解除民众的害怕心理。实际上不光是铁路,朱聿键打算将各种科学原理都编成小故事,在百姓之中普及科学知识,让他们摆脱愚昧无知。

当然这样大的工程,朱聿键是不可能自己完成的,他只能将这个问题留给学生们,他自己要专注的还是封地发展的大方向。在铁路修建尚需时日的情况下,长江无疑成了最好的选择,水运有着快捷便利,而且运费成本极为低廉的好处。

如今朱聿键专注于发展海上,对长江几乎没有控制力,而且他也缺少一个转运的港口,以实现煤炭转移对其他各地的分派。在计算了各地得失之后,长江口的那片三角洲地带,再次引起了朱聿键的关注。

作为后世著名城市上海的所在地,如今的长江三角洲还颇为荒凉,到处都是荒芜的盐碱地,只有可怜的几个小渔村才有人迹。这里甚至连县城都没有,只是划分给松江府和常州府,实际上根本没人到这里开发。

朱聿键曾经几次想要在这里建设个据点,但因为自己海上力量不够强,那里又不是自己的地盘,担心被荷兰人或者海盗劫掠。如今随着明唐海军的日益强大,在长江三角洲建立据点的想法就越来越有吸引力了。朱聿键随即下令,在萍乡煤矿开发的同时,在长江三角洲的最东端,建立一个大型的城寨和港口,作为煤炭的转运基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