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以上所有条件的房子,这两日下来,冯斌共筛选出来了七套,现在几人便准备从距离京大最近的一套房子看起。
不过这第一套房子,很快便被陈曦否决了,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太破了。
那是原属于城乡结合部的乡村平房,私搭乱建,毫无章法,加之年代久远,从未修缮,其破败程度堪可见一斑,虽然价格极其便宜,但却不在陈曦的考虑范围之内。
第二套、第三套房子,也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陈曦看得都不甚满意。
接着,第四套到第七套,有赖于免费司机的功劳,七套房子,贯穿海甸区和西城区,竟然不到两个小时便走完了一遍,但经过陈曦的排除后,剩下的可选择的房子竟然只剩下两套了。
其中一套位于海甸区,距离京大不过三公里的距离,虽然也是属于那种私搭乱建的乡村平房,但显然房子的主人,胸中尚有丘壑。
那是一幢仿四合院式的复古建筑,面积虽然远远小于真正的四合院,但整个房子也占地大约三百平。
其布局规整,四面皆由房屋合围而成,北房是正房,内设一正两耳共三间屋子,东西厢房各两间屋子,南房也称倒座房,正中央有一座大门,大门的左右两侧也各有一间屋子,合计9间。
9间屋子刚好可以规划为卧室6间,堂屋1间,厨房1间,仓库1间,住房面积约200平,再加上中间一个大约100平的小院,可谓是功能齐全,刚好适合陈曦这一大家子人居住。
但这套房子唯一的缺点在于,由于空置了太多年,一直无人居住,导致它的砖瓦已经缺失了不少却没有人填补,墙壁也都已斑驳破旧却无人修缮,屋里的家什物件儿也都腐败不堪,绝大部分都需要重新更换。
这样一来,一旦陈曦购买了这套房子,在修缮房屋和补充家具的上面就需要贴补将近两千块钱,但好在这套房子本身的要价并不贵,也才三千元而已,否则陈曦也不可能把它列入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另一套房子则是位于西城区,是距离秦萧学校大约三四公里处的一套一进的小四合院,占地大约有四五百平,格局上跟上述海甸区的房子非常相似,但房间的数量却要多上不少,是更为标准的四合院的格局。
北房三正两耳共五间,东西房各三间,倒座房不算大门四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合计共十七间。
据房屋主人说,院内曾种植不少名贵花卉,还有两颗杏树,树下曾置有石台石凳,便于纳凉,整个小院的布置可谓舒适雅致,非常宜居。
但当年房屋主人全家被下放到大西北垦荒,这栋宅院也就变成了大杂院,住进了三教九流不知道多少人,再也不复往日的风采了。
去年房屋主人回京后,收回房屋,发现房屋的格局已被破坏殆尽,每每见之都会触景伤情,便生出来变卖的心思,时间上倒是让陈曦两口子赶上个正着。
作为一套标准的一进四合院而言,该房屋的保存还算完好,但由于房屋近十年来已经沦为大杂院,使其看起来十分脏乱破旧,所以房屋主人的要价也并不算高,一万元整,正好是陈曦目前能承受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