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武周之治、开元盛世的风光让李治听得如痴如醉,很想到那样的一个大唐去看看,看看自己的孩子孙子是否当真如同他所期望的那样,给了他一个正确的选择,从而让他清楚地明白,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误!
安史之乱!一个对于大唐,对于华夏民族来说都是巨大的祸乱的动乱,让李治听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把李隆基的皮扒下来,他就想不明白了,自己的重重孙子怎么那么愚蠢,居然玩节度使大权在握那一套,难道他就不知道节度使大权在握会带来什么样的隐患吗?
如果没有,只能说李隆基就是一个蠢货!如果有,还偏偏要做,只能说李隆基不仅愚蠢,还非常地不负责,因为他明明知道了结局,却还要只想着在自己的一生里实现短暂和平,至于整个国度太不太平则交给自己的后代子孙去考虑,这个样的帝王简直就是无能的帝王的代表,对比李治,他就算死都宁愿把大权交在能够让大唐变得更好的人手里,而李隆基呢,明明知道大唐会遭受迫害,却还要故意去做,那就真的不仅仅是蠢,还真的太没有责任感了!
听到大唐是仅有的打乱过后还能有两次中心机会的朝代,李治又笑了,说实话,安史之乱之后的宦官弄权其实是在李治的概念之中的,毕竟,皇权的跌落造成的影响一定是各个方面的,其中宦官专权就是其中之一。
宦官由于贴近皇帝,更容易行驶皇帝职权,这些都是可以想得到的!
但是他想象不到的是,大唐居然在宦官专权的过程中,居然还能实现三次帝王发起的中兴,一次是元和中兴,一次是会昌中兴,还有一次是大中之治,让已经垂垂老矣的大唐帝国还能延续数十年光阴,实在是让李治感到自己的子子孙孙还是有几分本事的,也是他唯一还能觉得舒坦的理由。
虽然最后的大唐还是如同所有朝代那样,必不可免地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最终在唐懿宗与唐僖宗的联手败家之下败光了家当,但至少李治还是高兴,毕竟,大唐这样的朝代实在是太奇葩,实在是太独一无二,实在是绝处逢生了。
他想过,要是换做自己,是否还能在那样绝境当中为大唐延续一口老命?最后的结果是,他不知道,他知道自己是个有本事的帝王,否则,再好的基业也会被自己败光,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李二的励精图治之下得来的,李二给他打下的根基实在是太深厚了。
比如沈晨所说的唐灭高句丽,如果没有沈晨的出现,那么一切都是李二的根基太过雄浑,让李治有了挥斥方遒的根本,从而可以毫不在乎国力地和高句丽去进行损耗,也更加容易地想要灭谁就灭谁!
但是,如果是唐朝末年时候呢?宦官专权,腐败糜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那样的条件下,他有什么能耐去挥斥方遒,有什么根基去挥霍?
答案是没有的!
所以说,他的这一生从被定为太子的时候开始,就已经和李二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所谓成也李二,败也李二,他根本没有自主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