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靠学医红遍娱乐圈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我靠学医红遍娱乐圈——林和遇(28)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他随手招呼来身旁的几个小孩,指着墙壁上碎瓷片粘起来的画,问他们:你们知道这幅画上有什么吗?

几个小孩目不转睛地盯着画,歪头思考。

四位嘉宾被林竹这么一问,也将注意力转移到画上。

阿依努尔看了片刻,小声对其他三人惊喜说道:画上有一只长颈鹿诶!你们看,中间蓝色的纹饰如果在转角处断开,连上外圈的白色纹饰,真的就是一只长颈鹿!

其他人顺着阿依努尔的说法,果不其然在来自不同瓷片、繁杂的纹饰里勾勒出一只活灵活现的长颈鹿。

就像是一幅色觉检查图,长颈鹿就是色觉正常的人可看到的数字。

但是因为这幅画上的纹饰过于繁杂,勾勒出来的形象并非一眼可辨,不仔细看的话察觉不出怪异,而他们方才又都只顾着埋头记讲解词,也就记忆力和观察力超强的林竹有这个时间和眼神能够看出来。

四个嘉宾观察到画上的巧妙后,围在林竹身旁的一个小男孩也紧接着高高举起手,兴奋道:我知道!我知道了!这上面有一只长颈鹿!

其他小孩被这么一说,也陆陆续续惊呼:

真的有长颈鹿!

我也看到了!

好神奇!

四散在展厅的其他小孩被林竹这边的动静吸引,纷纷凑上前来,在林竹身旁围出一个圈。

林竹笑道:你们都找到了画上的长颈鹿,但是你们知道这些能够画出长颈鹿的瓷片都是怎么做成的、又是从哪里来的吗?

小孩子们纷纷摇头,好奇追问:不知道。怎么做的?哪里来的?

林竹招手示意负责讲解这块区域的于子洛,对孩子们说:

这位大哥哥知道答案噢!你们认真听他讲解,等会儿我过来的时候,你们再告诉我答案,好不好?

孩子们齐声:好!

林竹开了个好头,展厅里所有的由瓷片粘出来的画都十分巧妙地包含了不仔细查看辨别不出的形状,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提了起来,对嘉宾们的讲解都十分感兴趣,迫切地想知道这些能够画出各种形状的瓷片究竟如何制成,又来自何处,还会时不时问出一些令人措手不及的问题,嘉宾们手忙脚乱,实在接不住话就找林竹救场。

事实证明,林竹的脑回路总能和这群人均七八岁的小孩子无缝衔接,完美满足他们的各种好奇心。

一个个人展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三十来个研学游的小孩好奇心十足地从头到尾参观完,天马行空的问题抛了一大堆,临走前还十分的意犹未尽,扬言下次要带上谁谁谁一起来。

好不容易送完所有小孩,已经临近中午,众人皆是精疲力尽,幸而下午节目组没有发布新任务,五人悠悠闲闲地绕着瓷都逛了一圈。

晚上,不等节目组发布任务,于子洛就自然而然地守到了电视机前,调到蓝天台,连广告时间都舍不得离开,就怕错过台词的功夫开播。

今晚是台功的总决赛,上一期B班全军覆没,A班其他四人几乎没有一个有足够的实力能和林竹竞争冠军,林竹粉丝毫无压力,甚至已经在超话里分享起了林竹夺冠后发帖的附图和表情包。

但林竹登场,他的台词单同步投映在屏幕上的同时,粉丝圈一下子炸锅了。

【???我一个黑人问号脸摔导演脸上】

【哥哥这道题和前面三题的难度系数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吗?导演莫不是斜视???】

【我日连我奶奶都看不下去了,说就该把节目组拉出去浸猪笼】

【拼单吗?给节目组寄的刀片九块九包邮】

【】

原本无波无澜的一期节目就这样在节目组的骚操作中被推向了高潮,电视机前的观众皆被吊起胃口,都想知道这个从初赛一路杀到决赛的黑马林竹能不能给自己的这趟台词之旅画上一个完美句号。

节目剪辑在此时卖关子,大有直播林竹思考过程的意思,林竹粉丝抓心挠肺,急得跳脚,恨不能手动把电视砸成可快进模式。

好在节目组很懂节目效果不能过头,林竹的回答环节不多时便开始呈现。

我是一条名叫多福的柴犬

林竹的声音一改之前的清亮,被他压得有些低沉,陈述娓娓道来,像是在讲述一个无波无澜的自身经历,字句间却又十分精准地加进了感染力十足的情感。

从林竹开始陈述,镜头就一直对准主人公,没剪掉一字一句的表演,也没有做任何后期加成。

这样类似纯现场的剪辑,要是放在其他演员身上可能会过于平淡,但林竹的表演拿捏得当,高潮与平淡陈述穿插进行,牢牢牵动着观众的注意力与情感。

陈述完毕,林竹的回答不掺杂任何水分,情感饱满,感染力十足,不负众望地拿下了冠军。

台词的功夫顺利落幕,林竹冠军很快登上了微博热搜排行榜新增话题。

林竹的粉丝再一次迎来了狂欢年。

第29章过度疲劳

第二天,大概是由于已经是节目的最后一期了,任务十分简单。

上午,五位嘉宾来到瓷都当地一个十分出名的手工制瓷作坊,跟着老师傅一起学习制瓷手艺。

说是手工制瓷作坊或许不十分准确,因为它同时还是瓷都十分著名的旅游景区。

作坊中的所有工作间都是透明公开的,游客们可以在工作间外清楚地观察制瓷手艺人们的操作。

这样的安排对于瓷文化的传播、对制瓷手艺的传承起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对必须坐在工作间接受游客们审视自己拙劣手法的除林竹外的各位嘉宾们,这样的设计简直丧心病狂。

于子洛已经不记得自己是第几次把手头的泥条硬生生捏断了。

他看着左边已经流畅结束揉泥步骤,开始拉胚环节的林竹,目光幽怨。

再看看右边同样手忙脚乱,揉泥揉得和自己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其他三名嘉宾,突然得到安慰,内心燃起莫名自信,深吸口气重新割下一块泥,紧接着手上力道一重,瓷泥又断了。

工作间外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年轻游客在起哄:

于子洛!笑!给我笑!笑着活下去!

于子洛:

下午,五位嘉宾在古窑民俗展览区观看了一场瓷乐表演,这一季的旅意便这样落下了帷幕。

马不停蹄赶回剧组,林竹还没来得及休息上一天,就又紧锣密鼓地投入到了《关山迢递》的拍摄当中。

林竹此前就听说过李正拍戏苛刻,但开拍后还是被李正的严苛态度震撼到了。

一个镜头,哪怕有一点点让他不满意的地方,无论时间地点是否允许,无论当天的戏份安排是否紧凑,李正都一定会找机会重拍。

林竹之前参演过的戏少,虽然天赋上乘,但经验不足,身上多少带些新人的小毛病,因此被挑了好几次的错漏,挨了李正好几次骂。

半个月的高强度拍摄下来,林竹硬生生比进组前轻了三四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