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念书时候这样的一个人出现了,那就是音乐系的赵华笙,他家世与她相当,建国后虽捐赠了大部分家产但日子仍旧算是不错的,又有文化懂音乐,还常在校刊杂志上发表诗作,在学校里被追捧为才子,最要紧是两人算是一见钟情,相处之后更是觉得彼此都是自己要找的人,才子佳人的故事能这么下去倒也算浪漫。
但如果真是这样程婉婉也不会来部队教书了。
从小到大爱与程婉婉争着出风头的同龄堂姐在一次意外相见中也喜欢上了赵华笙,丝毫不顾忌他是程婉婉名正言顺的对象,当着程婉婉的面也想撬墙角。很可惜那个时候赵华笙对程婉婉正是情意浓重之际,他喜欢的也是程婉婉这样有才名又柔弱的女子,压根对程堂姐没那方面意思,程堂姐的所作所为对他们的感情反倒成了一股催化剂,让两人对彼此感情越发浓郁,私下定了终身。
至于为何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来是当时都还在念书,二来是赵华笙父母对这段感情的态度含糊其辞,没阻止也没赞许,没有个准信,拿了他们年纪还小等念完书再来打算的理由搪塞。程婉婉当时有所预感但不肯往那方面想,尤其是赵华笙相信他父母的话,对他父母多有信任敬重依赖,她又求个心甘情愿不想放低身段,是以也暂且没说着要结婚,两人在念书期间培养感情。
程婉婉对自己多有信心,认为几年的感情下来会把赵华笙完全拉到自己这边阵营,为自己着想胜过任何人包括他父母。但谁知学业快结束那年赵华笙在程婉婉的拾掇之下对父母提起婚事,父母见理由搪塞不了了,又有了别的打算,竟然直接说不同意这件事。
赵华笙当场就是蒙住了,他一直以为父母对他和程婉婉的感情是同意的,乍然这么坚决表示不认,那肯定是要闹,毕竟这么久的感情不是玩笑,在家里闹腾一阵不行,玩起了离家出走的把戏想要逼迫父母同意。
但父母却是铁了心肠,反倒要他娶了一直追求他不成的程婉婉堂姐。
无非就是看程婉婉无父无母寄人篱下,与她竞争的又是父母双全执掌程家的程堂姐。对这些民国走过来的人来说,短短十多年的教育不足以改变从小熏陶的高门大户思想,表面上是接收了平等自由婚姻自主思想,骨子里还残留着封建主义那一套,真要结婚,最合适的是程堂姐也不是程婉婉。
赵华笙一开始表现得很强硬,但日子久了,父母那边切断生活费用,又暂且还没工作,建国之后不少杂志都倒闭关门,他在学校发表诗作还成,到外面便有些艰难,想用稿费养活自己颇有些难度,最要紧是他与父母是有感情,真要为了爱情断绝关系,那是极为艰难。
程婉婉那个时候在家里也受到不少压力,知道自己若不妥协便只有跟大伯一家撕破脸面,父辈留下来的大头资产都被大伯‘捐’了出去,她要脱离自立门户也不会得到多少钱财,可她不想一直寄人篱下,能抓住的只有赵华笙,于是在觉察到赵华笙态度稍微有所软化之后,她脑子犯蠢做出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