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隋唐之乱世攻略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7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穿越隋唐之乱世攻略作者:公子越

第47节

老太监闻言一愣,低着头赶紧出宫了。

等到裴寂迈着老腿匆匆忙赶进宫时,已经差不多快傍晚了,皇上目无表情地坐在矮榻之上,也不知道在想什么,见他进来,目光轻瞥到他身上。

裴寂赶紧行礼,又被叫了起身,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听皇上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所以说,爱卿觉得朕该如何处置?”

裴寂思前想后,才道:“臣斗胆问一句,皇上这个皇位还想不想继续坐下去?”

李渊一听,目光陡然凌厉起来,这也就是裴寂敢说这话,换做旁人,早被拖出去斩首了。

李渊深深地看了眼多年的好友:“此话怎讲?”

“如果皇上不想再当这个皇帝,那么就改立秦王为太子。秦王野心极大,他兴许在皇上起义之前,就已经瞄准了这个位置,要不然也不会第一个起来劝说皇上起兵反隋的。”

裴寂思虑一番又道:“而且秦王也有这个能力。微臣曾经有幸与秦王一道出战,秦王骁勇善战,勇猛无比,使得敌军闻风丧胆,其人又重情重义,恩威并施,在军中具有极高的威望,不单单是在军中,敢问天下百姓,谁人不知秦王殿下大名?”

“皇上,请恕老臣直言,如果你改立了秦王为太子,那么您只有早早地当太上皇,享享清福了。”

裴寂慢条斯理的话,犹如一把利剑刺得李渊心中一痛,随即坐立难安起来:“朕要是还想当这个皇帝呢?”

“那就继续维护太子。太子虽不如秦王那般能干,但太子无野心啊。”

李渊缓缓起身,双目直视底下,透着阴寒:“裴寂,你可知道,若是李世民所言不虚,那他今日做的就是勾结前朝余孽,意图刺杀于朕,还陷害自家兄弟!无论哪一项,都是死罪。”

裴寂仿佛无知无觉,直言不讳:“太子若是有野心,也不会容秦王至此,恐怕眼下是实在无法,才——更何况,这事若说跟太子妃无关,那不可能,若是皇上不放心,等到生产之时直接去母留子,也就罢了,杨家也就掀不起懦咪小言兑言仑土云什么风浪了。太子哪里敢刺杀皇上,顶多不过是顺水推舟,借着太子妃之手,想要拖住秦王,这是病急乱投医啊,太子妃是如何不能留了。”

“裴寂,太子给了你多少好处,让你如此袒护他。”

裴寂双膝下跪,面容凄楚:“皇上,一朝天子一朝臣,自打老臣跟随皇上起兵反隋之日起,微臣就将侍奉皇上为不二之门,维护太子也是为了皇上坐稳江山。”

李渊思虑良久,才目光深邃地看向远处道:“谁不想当皇帝啊……”

“老臣明白了,既然如此,皇上压根不需要审问地牢里的贼人。”

“要审问。”

“皇上的意思是?”

“审问那群贼人,还太子一个公道。”

“皇上,你——”裴寂一诧。

“审问之后,不管结果如何,世民就此流放蜀地,你就替朕看着他,一并去蜀地,不得有误。”

“老臣遵旨。”

回到东宫,杨如意弗一上前,就被李建成推搡开:“都是你!自作聪明,什么搅局的好办法,这下可好,父皇明日早朝之后就要审这些人,若是真被父皇审出个所以然来,不但没拿下李世民,本宫反而还受其连累,杨如意,你到底是何居心,勾结前朝欲孽,你是嫌本宫命太长么。”

杨如意心下一惊,面上委屈:“皇上是怎么知道的?”

“还不是李世民说的。而且看父皇的样子,是信了世民的话了,也是,世民是什么样的人?若是没凭没据,他断然不会如此,而且还违令,擅自出府,定是让他抓到了什么把柄。”

“如此隐秘之事,他竟然知道,看来咱们这偌大的东宫也不安全。”

杨如意此话一出,李建成脸上的怒火更盛了,连带他的地盘,都受人监视,让他如何不恼:“我到底哪里不如李世民!一个个都向着他。”

杨如意实在瞧不上他那气急败坏的模样,先背过身去,将门窗打开,一览无余,这才压低了声音对李建成道:“殿下言重了,皇上心里是向着殿下您的。”

“此话怎讲?”

“若是皇上有心问责于殿下,今日又怎么会轻易放过殿下您?皇上让太子和秦王统统回去,说明皇上眼下还拿不定主意,究竟该如何处理这事。”

李建成平静下来一想,此话有理,立刻唤来身边亲信,去暗暗打探皇上事后可曾召了谁入宫。

只是李建成和杨如意低估了李世民的能力,既然他们能想到打探李渊事后召见了谁,李世民所率的秦wang府人才济济,岂会坐以待毙。而且不单单是李渊召见了谁,就是书房之内说了什么话,没过一个时辰,一字不漏地传到了秦wang府,传进了李世民的耳朵。

公元626年7月2日,也就是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唐帝李渊命太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进宫对质,彻查前晚刺客一事。

早朝之前,唐太子李建成率亲信进入懦咪小言兑言仑土云皇宫北宫门——玄武门后不久,城门紧闭,由程咬金,秦琼等人相助的秦王李世民将太子诸人一举拿下,慌乱中太子以命相搏,终被当场诛杀,东宫其余人等纷纷束手就擒。

同日,秦wang府亲信率兵攻入东宫,将祸国妖女,杨家余孽杨如意擒住,又将杨家潜伏在各方阵营的人全部拿下,听候发落。

还是同一天,原本因为投降李氏王朝的魏国降臣李密等人被擒,罪名是勾结杨家余孽,相助罪太子,妄图造反,证据确凿,不容狡辩。

等到一切成埃落定,已接近晌午。

李渊皱着眉头,缓缓苏醒,他摸了摸自己的额头,总觉得这一觉睡得太沉,撩开纱帐,往外一看,天竟然已经大亮,赶紧唤来伺候自己的太监。

“常德,常德——”

“是,皇上。”

“什么时辰了?天都大亮了,你怎么没叫醒朕?”李渊满脸不悦道,“误了早朝你可担待得起。”

常德一惊,赶紧下跪:“这……皇上……”

“支支吾吾的做什么?太子和秦王可曾到了?”李渊一边命人伺候自己穿戴,一边问道。

久得不到回应,便转过身,皱着眉头看向常德道:“怎么回事?”

“回皇上,太子和秦王还未到。”

“还没到?”李渊语气不悦,“这都什么时辰了,他们还没到?是不把朕的话放在眼里么?朕昨日明明让他们俩人今日一早进宫对质的。”

正当老太监如坐针毡,不知如何作答时,就见门口闪入一道绛红色的身影。

李渊见到来人,先是一怔,而后心头涌起一股不祥:“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太子呢?”

李世民扑通一声,双膝下跪,低垂着眸,目含泪光道:“父皇,儿臣有罪。”

李渊见这架势,心中不祥之感越发强烈,也不伸手去扶他,只追问道:“朕问你,太子人呢?”

“父皇,儿臣有罪。儿臣今早进宫,遭到太子勾结李密,杨家余孽等人在玄武门的伏击,若不是手下人相救……但是混战之中,太子懦咪小言兑言仑土云被……”李世民已是泣不成声。

“皇上,太子勾结降臣李密,王伯当,还有前朝余孽,妄图谋害秦王,我等俱可作证,此事和秦王无关啊。”一旁跟随李世民一道进来的大臣段志玄上前道,他既不是秦wang府的人,也不是太子府的人,由他来说,不偏不倚,尤为合适。

李渊早已老泪纵横,悲痛难已:“所以说,太子已经没了?朕没想到,这手足相残之事竟然会发生在我李家?!”

“父皇,这根本不关二哥的事,大哥这人小气得很,处处跟二哥过不去,你又不是不知道,你怎么就被他给哄骗了呢?他老是陷害二哥,这回也是死有余辜。”李元霸原本一直默默地站在人群后,但见父皇怒视二哥,忘了二哥交代地老实待着了,挤了进去嚷道。

“元霸,世民是你二哥,可是——他李建成也是你嫡嫡亲亲的兄弟啊!你怎可说出这样畜生不如的话来?”李渊摇了摇头,大声控诉道。

李元霸还真没被李渊这样指责过,吓得愣在原处。

以往李渊见他心智不全,有意宠着他,如今听到这番言论,终是忍不住失望。

“世民啊,你实话告诉朕,你是不是早就知道太子的所作所为了?你是不是担心朕今日给不了你公道?降罪于你?”

李世民怔怔地跪坐在地上,微微抬头,对上李渊尖锐的眼神,缓缓道:“是。太子容不下我,冤枉单将军,又要强行拿下尉迟将军,昨日还想利用前朝的余孽诬陷罗老王爷,诬陷我造反!我已经步步忍让,因为我始终相信,父皇会给儿臣一个交代。”

“可是——”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父皇的眼里根本没有儿臣,不是么?儿臣不过是太子的垫脚石罢了!”

“父皇,不是儿臣要那个位置的,儿臣本无意与太子相争,是你拉着儿臣的手,口口声声对我说,只要我替你拿下薛举,拿下王世充,李密等叛军,平定大唐,便许我太子之位的!”

“是,是朕不对,处事不公,连家事都处理不好,害你们兄弟生隙,都是朕的错!但是,太子,太子和你是亲兄弟啊!你怎么忍心,怎么忍心?n”

李世民抹了把眼泪,站起身道:“父皇,请您睁大眼睛好好瞧瞧!太子嫉妒儿臣功高,屡屡对儿臣下手,儿臣可曾威胁他一丝一毫?儿臣已经是秦王身份了,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儿臣已经满足,可大哥却不这么想,大哥早就在玄武门设下了埋伏。先和儿臣一道进宫对质,若是父皇不信儿臣所说,非要治儿臣一个谋反大罪,那么大哥就不必动手;若是父皇信儿臣所说,昨日之事是大哥所为,那么今日儿臣便走不出这皇宫,走不出这玄武门了,大哥早已勾结前朝余孽和降臣李密等人,想要置我于死地,还圈养私兵,真正要造反的人,不是我,而是他!”

李渊微怔片刻,才道:“你说你怎么会知道太子府这么多事?昨日,刺客刚出现不久,你便带人出现,还说有确凿证据证明那些人是杨氏余孽,而非秦wang府亲兵,秦王,你还真是兵贵神速啊!”

李世民低头不语。

“那是不是朕的身边也有你秦wang府的人?”

李渊的目光在众人身上巡过,最终落在那个一直低着头的畏缩的身影上:“常德!你抬起头来!”

“皇,皇上……”老太监战战兢兢地抬起头,一触及其视线又赶紧低下头,双腿一软,跪下叩拜。

李渊双目紧闭,拍案道:“竟然是你,你跟了朕那么多年,不该是你啊!”

“皇上——”老太监老泪纵横,“皇上,秦王是个好人,您不该这样伤他的心。”

“李世民到底给了你什么好处,你竟然如此为他,不惜出卖朕!”

“皇上,老奴向天发誓,没有收受懦咪小言兑言仑土云秦王半点好处。”老太监连连叩头,不一会儿地砖上就晕出了血渍,“皇上,您怎么可以听了裴寂裴大人的一面之词,就要顺水推舟,纵容太子陷害秦王?让秦王蒙受不白之冤?您走出去看看,走出去问问,秦王为百姓做了多少好处,秦王是天下百姓的秦王啊!秦王不能死啊,秦王不能被流放蜀地啊,皇上!”

李渊已然说不出话来,只是右手紧握成拳,抵在书案上,久久不语。

“杀太子,儿臣不后悔。”李世民倔强道,“若是杀他一人,能得天下太平,儿臣依然会杀。只是,儿臣有错,儿臣不顾兄弟之情,杀了自己一母同胞的兄弟,所以,儿臣恳请父皇降罪,儿臣愿意一命抵一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