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长生信中提到,边关生活苦是因为吃的有限。因为地理环境的关系,很多东西买不到。比如那边的人很少吃大米,大米都是米商从外地批发来的,到了边关,大米更加的昂贵,这边卖10文一斤,那边要15文左右。那边吃面条的多,但面粉也不便宜,所以吃粗粮的更多。
主要是边关因为常年作战和环境的关系,那里的老百姓比较苦。
顾希也没有改变那边的想法,现在是老皇帝当家,任何人的一举一动都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他想赚功德、做慈善,必须等他家小皇帝当家。
看着在院子里骑木马,和444在玩耍的小皇帝,顾希摇头叹息,小皇帝还是穿开裆裤、露小鸡鸡的年纪,慢慢等吧。
不过,他要准备粮食。
他手中散钱不算,还有80两的银子,他得去镇上采购。
于是下午,他一个人赶着驴车去镇上了。
这个季节盛产萝卜、莲藕、白菜、冬笋、香菇,又因为是过年,东西就特别多,各种配料都有。
像萝卜、白菜这等常见的蔬菜都是1文钱一斤的,顾希各买了1000斤,还是好几摊直接收购的,然后放到驴车上,又进了他的系统仓库里,花了2两银子
莲藕在蔬菜中是属于金贵的食物了,要5文钱一斤,但是货很少,顾希找了好几摊,才凑合200斤,花了1两银子。
冬笋倒是不少,过年了没农活,有些村子背靠竹林,就会几口人一起去挖笋,要三文钱一斤,顾希收了500斤,花了1两500文钱。
接着是黄豆1000斤,花了5两银子。
然后是肉,猪肉、鸭脖子、鸡脖子、鸡爪、鸭爪各收了1000斤,花了40两银子。不过,买猪肉的时候,人家送了100斤的猪下水。
接着是1000斤的大米、1000斤的面粉,花了20两银子。
最后是油盐酱醋糖80两银子花光了。
顾希想了想,又去了谁家酒楼,找了牛掌柜。牛掌柜一听是顾希找,热情的迎了出来:是张兄弟啊。以前叫的是小张,但现在叫小张已经不合适。难道叫张夫人?牛掌柜和顾希也是认识几个月了,他也知道顾希的性格,叫张夫人显得有些女气,所以他觉得还是叫张兄弟合适。
牛老板。顾希道,我今日是来跟你谈生意的。
什么生意?快快里面请。牛掌柜带着顾希进了一个包厢。
两人包厢坐下之后,小二来添了茶水和点心。
顾希道:我正月初四要随军去军营生活了,这一走,恐怕再见面得要好几年了。
这都是,咱们国家还要靠武将们来保护。牛掌柜道,我在这里先祝洪大人步步高升。
承你吉言。顾希道,牛老板的酒楼在镇上也是有名的,但镇上的客人数量有限,如果一直都是这几个菜,恐怕一年到头的利润也是有限的。我曾经说过,我有一本食谱,虽然食谱不能卖给你,但是里面的菜和做法,却是可以卖给你的,牛掌柜有兴趣吗?
牛掌柜昔日也是有点兴趣的,但那时顾希没有身份,他又担心他的食谱来历不明。再后来顾希不卖食谱,改卖厨艺,他便相信顾希有食谱了。
不然这些菜他是怎么做出来的?而且厨子也说过,顾希的厨艺级别非常的高,他也是自叹不如的。这等厨艺,肯定是有人教的,所以有食谱一说也是存在的。
而现在,顾希的男人是正五品的千户,这种官职放到大县城里也算有点面子的,放到京城中也许是路人甲,但在这镇上,却是第一大的。所以牛掌柜现在也放心了:您想要怎么个卖法?
我把食谱写下来,里面有50个菜,做法我也写下来,我要300两银子。顾希道。
镇上一般的院子150两,但位置有些偏的。但如果300两的话,可以买他这个酒楼了。
牛掌柜咬了咬牙:好。300两,他两年的纯利润。可牛掌柜也是有远见的,银子不能生银子的话,存着要干嘛?
而且,他就当卖顾希一次好。
第三十四章恶心的极品
50个菜300两银子,等于6两银子一道菜谱,算下来也不贵的。
顾希写好50个菜的菜谱,已经是一个时辰后了,按照现代的时间,已经下午四点了,顾希拿着300两银子出来。其实这50个菜的菜谱,牛掌柜的确是赚的,如果把这个菜谱卖到县城里的大酒楼,便是1000两银子也值的,只是顾希懒得跑那么远。而且,他也不从事酒楼这一行业,所以他舍得卖掉。
接着顾希又去了对面的书馆,买了笔墨、纸、还有书。
去了军营,小皇帝在那里能不能上学还不知道,他得准备好东西自己教。然后又去了成衣店,给他们一家三口各自买了10套的衣服。
接着又买了其他零零碎碎的,又花了50两银子。
剩下最后的250两顾希没动了,赶着小毛驴回家了。结果在路上看到有人在卖草莓,顾希眼睛一亮,顿时嘴巴馋了。那一篮子的草莓只有5斤,对方要了20文钱一斤。顾希爽快的付了100文钱,并问了还有没有。对方说家中种植的还有,但是没有摘下来。
于是,顾希和他约了初三下午来收草莓,有多少要多少。
回到洪家沟,已经六点半了。
刚到村门口,看见了洪二生和洪三生。
你们怎么在这里?顾希问。那么冷的天,来接他干什么?
大嫂,你终于来了,大家去奶奶家吃饭呢,就等你了。洪三生快嘴道。
顾希觉得意外,不是吵架了,怎么好去吃饭?
洪二生似乎也看出了顾希的疑惑,便解释:下午的时候大伯和三叔来叫的,说奶奶叫我们过去吃团圆饭。
这里有个传统的规矩,大年三十除夕夜,分出去的孩子都会去爹娘家吃饭。当然,孩子们上门也要带东西。
只是去年除夕夜,老洪家的并没有来叫人,洪母和洪老爹因为孝道,还是上门了,但那边没有留他们吃饭,今年来叫人了,什么个意思谁都知道。
可洪母再怎么硬气,老洪家来叫人,她到底还是去了。
行,那去吧,你们上来。顾希道。
洪二生和洪三生上了驴车,看着驴车空荡荡,洪二生问:大嫂没买东西吗?
买了些,这会儿没拿,初三再去拿。顾希道。
接着驴车直接到了老洪家。
顾希是第一次来老洪家,他们的驴车一到,院子里的人就喊了起来:回来了,驴车回来了。
黑灯瞎火的,院子里的人也不怕冷,竟然就这么等着。
洪母听到声音出来:回来了,冷不冷?
不冷。顾希道,去的晚,回来的夜晚,有些地方没摊子,走了好些地方,耽搁的时间也多了。
长生媳妇真是不一样了,叫一屋子的长辈等你回来吃饭。洪大伯母酸溜溜的说了一句。
顾希看了他一眼:也怪大伯来叫的时候太晚,我已经去了镇上,如果大伯早点来叫,我便知道了今日吃团圆饭,也就不去镇上了。
无辜的洪大伯躺枪了,又不是他要这么晚去叫的。
洪大伯母呵呵了一声:谁家不知道过年要去爹娘家里吃团圆饭的?长生媳妇在娘家的时候没人教吗?还是到了婆家没人教?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