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群在追撵逃散的蝗虫时,好巧不巧,居然全将它们往国境的方向赶去了。
照这势头下去,继续驱赶,但凡能逃过围剿的那些,都将跨越国境,祸害西夏人的田地去。
陆辞嘴角一抽。
……不愧是根正苗红的大宋鸭,赶个蝗虫都能看出全是积极爱国分子。
鸭子大军对飞蝗的杀伤力,远远超乎陆辞预计。
他事前筹备好,准备洒在庄稼上避蝗的秆草灰和石灰,这下都派不上用场了。
因飞蝗群最后落得所剩无几,根本碰不到庄稼,使他刻意引导农人栽种的蝗虫不喜的豆苗,也没了发挥作用的机会。
鸭子们因啄食飞蝗而美美地饱餐了几日,直到被唤回各自家中,也没有兴趣碰这些豆苗。
最后一清点数量,跑丢的鸭子不过三百来只,剩下的都乖乖回到了主人家里,往窝里一钻,就舒舒服服地团成一团睡觉了。
多忙活了几场,陆辞的心情反而更好了。
用天敌抗蝗,可比用药物抗蝗和物种防蝗要好得多。
只是似陆知州般,此时此刻还能有好心情的人,怕也只有同在汾州的百姓。
长江以北的各州长官,已是愁眉苦脸,只觉大难临头。
陆辞所猜的半点不错:既然来自别路的飞蝗能一路畅通无阻,飞至汾州,那至少沿途的州府监军,都已遭了秧了。
当然,汾州挡下的这部分,就等同于给别处分担了一些压力。
而且作为抗蝗主力的鸭子,可不似怕雨淋风吹的灰粉,也不似需提前几个月就换栽的豆苗,而是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只要能保障水源,它们就能精力充沛地继续往前推进,追击其他地方的蝗群。
陆辞将这些天发生的事情,完完整整地记在了奏疏之中,请了督邮用急马传送。
说到水源,自然先想到长江。
现是以汴京为中心的诸路受到了蝗害的影响,但说到底,范畴还被限制在长江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