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升官发财在宋朝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升官发财在宋朝_分节阅读_304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他们不知的是,若放在一年以前,想让自认是一条咸鱼的陆辞相信,他在天高皇帝远的汾州任知州时,竟会变成个连休沐日都要自愿回来忙公务的工作狂的话……那怕是比登天还难。

偏偏此时此刻,陆辞对自己的转变还无知无觉,在翻阅那在别人眼里除了枯燥乏味,便是让人头大如斗的往年资料时,甚至还有几分乐在其中。

连以前很是吸引他的美食,都不如‘怎样将汾州越变越好’这一主题来得让他感兴趣,为此孜孜不倦地奋斗。

在资料库里待了足足半个多月后,陆辞却陷入了困境。

要想鼓励更多的商人驻扎和来往此地,大的是修路修地,小的则是给商人提供便利和优惠。

需要投入的钱财,能从哪儿来?

他在查清账目后,起初不可避免地将主意打到了公款头上。

身为知州,他能动用的公款,可真不是一笔少数目。

哪怕汾州不比别的州县富裕,但也是多年来的积蓄,绝不是陆辞独自奋斗来的所得,就能比得的。

然而再多的钱,只要一直放着不动,哪怕在不断累积,也还是会不停贬值。

对这极其明显的一点,陆辞自然不会蠢到认为,历任的知州都看不出来。

但他们除了必要的消耗外,都默契地不会去动它。

而每必须动一分一文,都要在文书中写得清清楚楚,请求上头批阅。

而朝廷对此类申请的批示,则是无比苛刻,几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官不修衙’。

官署破败,要想稍作修缮的话,要走的流程却足够将人累得头昏脑涨。

与其惹那麻烦,倒不如忍上几年,等资满走人。

说到动用公款去做生意的话,便是个不折不扣的灰色领域了。

当然,放在一些个位高权重的官吏身上,这样的行径,可谓屡见不鲜。

但他们大肆挪用公款,再借用官府的名义与民争利,所敛得的利润,就全拿去中饱私囊了。

只要及时填补回去,不存在亏空,又没人告发的话,大多数人都运气好得能逃过台官的弹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