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别说他的负债状态,还一直在持续:之后每道奏疏能被顺利送上去,而非埋没在诸多案宗之中,让他在这不需配置通判的完美地方随意发挥,王相公那无微不至的庇护,显然是功不可没的。
等打包好行李,做好随时要被调任的准备后,陆辞白日去厅里时,就将重要的事务进行转接和收尾了。
话虽如此,他也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毕竟接任知汾州事的人选,当然是由朝廷决定的,根本轮不到他去操心。
他倒是省事不少,然而弊病也很明显:他所推行的新策,除鼓励养鸭、经济作物的转型上可以称得上是稳固盈利,执行起来也十分简单,不大可能被接任者废除外,其他的大小州政,则或多或少地有着风险。
其中最让他挂心的,便是才开不久的八大科的分舍了。
尽管得到了王旦的批示,也招入了第一批生源,陆辞密切关注下,是知道大有可行的。
但这在整个大宋还没有过前例,也不知结果如何。
若是新知州是个一心想平平稳稳地混得资满,以博升迁的想法,便很难维系下去了。
倒也情有可原:此策为陆辞开辟,赞赏已叫他得了,现起初的运作亦是不错。
这就意味着,后来的汾州知州,不但难以做的出彩,且一旦出了任何差错,就将被拿去与前任知州比对一番,极难讨好。
这么权衡下,对方会将此策悄无声息地废除,也不出奇。
在陆辞意识到自己竟为此一直忧心忡忡了好几日,连豆角焖面都换不回好心情时,不由有些不寒而栗。
他何时也成了拿着白菜钱,操白汾心的圣人了?
不等陆辞调整回曾经的心态,王旦不惜性命、拼死累活的成果也很快下来了。
随着王相再次因病休职的消息传开的,是陛下终于确定了以皇子赵祯为东宫太子的重大喜讯。
陆辞上一刻还感叹着王相公爆发时的能耐之强悍,将此事发布在官榜之上,下一刻就接到了升他为太子左谕德,即日回京赴任的消息。
左谕德?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