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叫寇准和官家联手瞒得死死的,到朝上直接宣读诏书,打了大多数人个措手不及,但很快,以丁谓和王钦若为首的两大党派,不约而同地重振旗鼓,要好好地分上一杯羹了。
丁王皆对官家会选择寇准保守秘密这点百思不得其解,可若说要他们相信,官家对寇准又恢复了十几年前那至真至诚、无话不谈的信任,又绝无可能。
既然如此,当太子监国时,所要选择的左臂右膀,定不只是寇准一人!
寇准仍然淡定,一言不发地听他们慷慨陈词,还是官家耐心耗尽,直接宣读将由李迪成为宰辅中第三位的决定。
不只是王钦若,丁谓都差点要气疯了。
他机关算尽,处心积虑,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成宰相么?
明明只得咫尺之遥,偏偏,却叫那平庸得很的李迪,给摘走了他期盼已久的果子!
李迪也是大吃一惊,全然没料到这叫天下士人梦寐以求的荣誉,会这么突然地降临在自己头上。
不论是出自真情还是假意,他的头个反应,都是果断的推辞。
赵恒象征性地劝了几句后,就直接让候在里殿的赵祯行出,不疾不徐地向官家行了一礼,说出事前定好的:“多谢父皇,让李宾客做宰相。”
朝堂上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一时间变得鸦雀无声。
赵祯目光温和地看向李迪这位东宫宾客,直让这岁数长他许多的老臣一怔,眼眶渐渐发烫。
赵恒便恰到好处地添了句:“太子都这样说了,李相,你难道还要推辞?”
李迪匆忙敛目,叫那滴将将滚落的泪,直直地坠落到地上去。
倘若到了这一步,他还做推辞的话,那就是不折不扣的惺惺作态,而非君子自谦了。
更何况,能跻身宰辅,即便只是次辅,也是为天下人谋福祉、可在青史垂名、世间无数人十年寒窗苦读,最期盼的夙愿,他又如何能例外?
李迪怀着万分感动,领命上任。
一场大戏就此落幕,可算从繁缛国事中顺理成章地脱身的赵恒,就愉快地宣布散朝,准备专心‘养病’去了。
赵祯内心虽是茫然惊恐、甚至慌乱无措,面上仍是一脸严肃的。
那板着的包子脸,落在若有若无地打量着他的臣子们眼中,就使得他们忍不住赞许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