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赶紧应声,得命去了膳房。
其实蛤蜊在膳房里还有剩不少,御厨正不知如何处理呢——早在三天前,掌管内物料库的监官便有心买了二十八枚,为让皇帝尝鲜。
赵祯随意尝了几口,觉得味道不错,便问了几句。
但他在得知每枚价格高达千钱后,顿觉奢靡太过,哪里还觉得美味,只觉食不下咽,再不愿见蛤蜊出现在桌上,立马叫人端下去了。
被官家认为太过奢侈,不愿食用的剩余蛤蜊,就成了所有人眼中的烫手山芋。
虽说在京中多的是好食蛤蜊的富贵人家……可难不成官家都不舍得用的海鲜,他们身为厨子,却敢私昧了么?
若将蛤蜊退回,又惧官家会认为此举扰民。
正当他们进退两难时,得知官家忽然改口,暗示让他们将剩下的所有蛤蜊全给烹饪了端上时,对无形中解了这一困局的那位陆节度,最被架在火上烤的那位办错事的监官,几乎快感激涕零了。
当蛤蜊被端上后,一直颇感窘迫的小皇帝总算认为有稍微上得了牌面的菜式,才小小地松了口气。
他记得清楚,从前爹爹人还清醒,也最宠小夫子的那阵子,不仅调侃了对方的‘饕餮’之名,还频频赐下御膳,一赐便是一席,其中不乏山珍海味。
与爹爹的赏赐相比,他的……实在过于寒酸了。
他一边招呼小夫子多用蛤蜊,一边也动了筷,却自始至终都不愿碰那道被他认定过于奢侈的海鲜。
陆辞叹了一声,非但没去碰那道菜,反倒将筷箸搁下了。
赵祯愣了愣,不禁有些心虚,低声询道:“是菜式太不合小夫子喜好么?”
陆辞摇了摇头,低落道:“思及亡母往事,一时悲难自制,还请陛下恕罪。”
赵祯这才意识到,自己刚刚听得兴起,竟是全然忘了之前准备多安慰丧母未久的打算。
他不由感到些许歉疚,正要开口,陆辞已黯然说道:“可怜天下父母心。见桌上蛤蜊……”
他接下来所讲述的,正是他年少家贫时,逢年过节,明明家中艰苦的娘亲仍坚持要为他缝制新衣,拿自己节衣缩食的钱来备上一桌好吃食,不令他窘迫难过的情形。
见赵祯听得面上满是隐忍的伤怀,陆辞忽将话锋一转:“尤其是后来日子好过了,娘亲也始终不忘节俭,就为多攒些银钱,以免我哪日没落了吃苦挨饿,这份好意,着实令我心如刀割……为人子女,见娘亲如此节俭艰难,口中纵有山珍海味,又如何品尝得出好滋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