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世青接过试卷,一张张的翻,虽多数看不懂,但也看得到打头的成绩,想着自家小姑娘半路上学,竟有如此好成绩,难免脸上有些得意之色,然而,关于怀瑾读书之事,伍世青已然早就心里有了打算。
“世青我虽无甚么学问,但向来敬重有才学之人,久仰廖先生之名,从未曾想过有朝一日能在舍下得见廖先生,实在是万分荣幸,理应但凡廖先生之言,无不称是,但唯有此事,恕世青不能从命。”
“我敬重廖先生之为人,不敢在廖先生面前打妄语,此前言及怀瑾乃我之远房表妹,实则并不是,她乃我伍世青的救命恩人,她出身殷实,幼时机缘巧合,出于善良救过我一命,若是无她,我伍世青可能早已命丧黄泉,说是再造之恩不为过,我虽救命之恩从不敢忘,但想她家境如此之好,实在不好厚颜攀附与她,怎想的她一朝失孤,竟还记得我,前来投奔,我自然是竭尽所能,无所不应。”
“我伍世青三岁丧父,五岁丧母,吃百家饭长大,从未有过一个亲人,中年得她,是妹是女且不说,说是如获至宝不算过,此前送她读书乃我一个无知之人的一厢情愿,她实则便是百般不愿,更是曾因此离家出走,万幸被我找了回来。但也由此得知,她有一教父在香港,原是想去投奔她教父。如今有出了这等事情,我不敢妄言沈先生之是非,但为人家长,我确实是万般痛心,孩子与我直言,是绝不愿再去学校,我唯恐此次若是不随她之意,她弃我而去,我该如何是好。她若是我亲妹,我自然可言辞命令于她,但她实则与我毫无干系,若是她执意要去寻她教父,我实在是毫无立场挽留。”
“我,实在是舍不得。如此读书之事,便算了罢,此番是我这个孤寡之人与怀瑾对不起两位先生的厚爱,往后若是两位先生有用得到我伍世青之处,尽管直言,我伍世青绝不敢有一句推辞。”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群里大家对沈先生的行为感觉还是有些误解。
首先,作者是晋江混了十年的老猫,写文的路子可能跟惯常大家看的晋江文有那么一丁点儿不同。
比如,大多数的人并非那么恋爱脑,如司徒啸风,他一个军阀即便是看到漂亮的姑娘撩一两下,不可能因为那么点儿小兴致,跟大佬过不去,钱和利益哪个都比女人重要。如沈茹欣,她作为一个有知识,清高,不畏强权的进步女老师,她压根就看不起伍世青,连带看不起怀瑾,她只是一个现实里常见的有些偏见的老师,这种老师其实特别常见,反正我遇到过,虽然不是对我有偏见。
再比如背景,文化背景我设定的是民国时期,这个时期的男女关系特别随便,说是追求爱情,差不多等于追求滥情,劈腿出轨都完全不叫事,稀疏平常,所以司徒啸风自己家里几个姨太太,他依旧毫无顾忌的撩怀瑾,大佬也不好明打明的发火,怀瑾也不好明打明的叫他滚蛋。
而怀瑾实际上算是一个有文化的旧式女子,对于爱情这玩意,在她眼里并不是个好东西,基本上算是一些人对婚姻不负责任的借口,这其实算是一种思想的局限性,不能说是对的,主要还是她年纪不大,虽然受过教育,但看问题难免会有一些欠缺的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