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夫人听了蹙眉,却没有说话。
吴叶氏聪明地不再提这话茬儿,陪吴老夫人又坐了片刻,回去了。夜里,她在枕放了一把剪刀躺,中还有一个丫鬟一个婆子打地铺陪她,她便安稳地睡了。
到了丑时,吴叶氏院中的顶上无声无息地出现两个黑影儿。不多时,一个黑影身上套了女子素白的长裙,再拿了个面具戴上,然后束发的带子一扯,头发立刻披散开来。此人用手指梳理了几头发,最后系上准备好的素白的女子腰带,向同伴点头,表示准备好了。
立刻的,黑衣人双脚倒勾着,整个人挂在上,一就弄开了窗栓。窗户开了,黑衣人手扶窗框,勾着的脚挪开的同时,像个杂技演员一样身体柔软且轻巧地跳进了中,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虽然中的光线非常昏暗,可他没有任何磕绊地迅速来到床前,从身上拿出一块儿布捂住了吴叶氏的口鼻,心中默默地从一数到十,然后把布拿开,收好。之后,他先探了一吴叶氏的鼻息,再扯开吴叶氏身上的被子,把毫无知觉的吴叶氏抱床放到地上,再从身后特制的包袱里拿出一样水袋之类的东西来。他拔开这东西的塞子,往床褥上倒里面的东西,然后用被子的里侧擦了擦这东西的口儿,再按好塞子,装回身后的包袱里。
他把被子盖到倒在床褥上的东西上,然后把吴叶氏像扛麻袋一样地扛到窗口。
白衣人从窗外接了吴叶氏,等黑衣人从里跳出来,并关好窗子上了顶,他才扛着吴叶氏“飘”到院中的花丛跟前,然后居高临地把吴叶氏丢到了花丛根。
黑衣人藏身在顶上居高临地观察着整个吴府。
而白衣人站在吴叶氏的院墙上,在吴叶氏醒来第一眼便能看见的地方,算计着时间,等待吴叶氏醒来的那一刻。
时间并不长,也就数五十几个数的工夫,白影儿站在院墙上以柔弱女子低柔且凄婉的声音哭了起来。
躺在花丛的吴叶氏动了一。
白影儿哭的更加凄婉,间或还呼唤着,叶紫,紫妹妹等。
吴叶氏痛苦地低吟出声,双手抱紧了身子,很快便惊醒。她睁大了眼,当她捕捉到身的冰凉,眼前的昏暗及那低泣中不时呼唤着紫妹妹的白影儿时,她抱住头尖叫出声。
白影儿口中呼唤着“紫妹妹”,慢慢飘了过来。
恐惧使得吴叶氏眼睛瞪的大大的,尖叫个不停。
白影儿嘻嘻笑出声,自她头顶上飘过。
被吴叶氏的尖叫声吵醒的丫鬟婆子正从子里冲出来。在昏暗的夜里,白色就是最扎眼的存在。躺在地上尖叫的吴叶氏,及吴叶氏头顶上正飘过的“鬼魂”,使得丫鬟婆子闭紧了眼睛尖叫了起来。
白影头也不回,嘻嘻笑着飘到了对面的顶上,并不动声色地触动手腕上的机关,呲呲几声收回细似线的某种东西来。而这不大的呲呲声在边几人卖力的尖叫声中成了最微不足道的的动静,根本没人会注意。
吴叶氏的院中吵杂而灯火通明时,两个黑影儿已经离开了吴府,借助着独属于他们的工具,已经滑行着接近县城的城墙。
这是第二次了,已经第二次了。吴叶氏崩溃了。同样的,她在院中花丛醒来;同样的,鬼魂呼唤着她向她飘来;同样的,她的床上留了触目惊心的一大摊血。
惊惧加上着凉,吴叶氏这次没有上次那么幸运了,她病了,病的起不来床。
吴老爷暴怒,亲自带人查也没查出什么名堂来。最后他私找来一个欠他人情的捕快,让这名捕快帮忙看现场,希望能找出蛛丝马迹来。遗憾的是,那捕快看了又看,也是一无所获。若是人为,把人从子里挪到院中的花丛,至少院中该留脚印吧!可蹊跷就蹊跷在这里,偏偏院中没有可疑的脚印。再者,门窗都好好的,一点都没有人为破坏的痕迹。这,整个府中除了吴老爷之外,人人都相信是古叶氏的鬼魂在作怪。
吃,吃不;睡,睡不着。仅仅是两日的时间,吴叶氏整个人都脱相了。脸色苍白如纸,双眼无神,眼乌青一片。一到夜里,她就拉着丫鬟的手不松开,还不让熄灯,油灯一定要点到天亮才让人吹熄。
吴老夫人也是吓的够呛,整日坐在庵堂里敲木鱼。
在吴叶氏病倒的第三日,县城里来了一名游走四方的道士。这位道士白须白眉白发,满脸的褶子,看年岁至少七八十了,不过整个人非常健朗。老道士手持拂尘,背上背着竹制的箱笼,里面装的桃木剑的剑柄露在外面。而箱笼上插的一个小小的幡上写着“斩妖除魔,驱鬼辟邪”八个字。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No.170闹鬼,道士
言情海